陆陆续续一些朋友过来私信我最近很少活跃,嗯,只是突然间,想换种方法活着。
中秋刚过,一朋友发了一个抖音烧塔的视频给我,想起去年中秋我在家看祠堂门口的烧塔,那种热闹,是过年都不及的,随后便写了一篇关于烧塔的文。
这个中秋,没有吃月饼、柚子;没有看烧塔;没有赏月(不过在舅妈家吃了一顿很丰盛的晚餐,非常满足)。甚至今年生日也是默默一个人过不曾买蛋糕,不曾吃顿好的,没有红包,也没有发朋友圈,一个人像平常一样上班,下班,吃饭。(但是很谢谢有人的礼物)
不知是心思变重了,还是算一种成长。
被约翰欧文《独居的一年》这本书的书名吸引,因为我恰好,也是独居了一年。以为是写独居一年的心境之类看看是否可以对我的生活有所启迪,看完发现是另一种意味,书名其实和内容几乎无关,能让我觉得有关的就是我所理解的,玛丽恩独居了37个一年。
其实我最近不仅仅是很少发圈,甚至,我十来天几乎没有看朋友圈,连我仅存的一直了解世上发生了什么的工具——微博,也戒了很久很久。
手机除了打开微信,支付宝,就是微信读书,我和这个世界似乎切断了一切联系。
大概,是因为开始自卑,开始觉得生活很平常,并未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值得去朋友圈,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展现出来。
以前很喜欢看你们秀恩爱,好像我单身我自由我骄傲。现在看见了,就好像开始觉得有点酸楚了,好像幸福都是别人的,只有我一个人在落寞。
美乐问我,你一个人生活不觉得孤单吗。我说,还好吧,我很喜欢啊,我有很多事情要做呢,我早上起来熬粥做早餐中餐打扫听电台,下班回家吃饭去跑步泡脚看书洗澡洗衣服有时间做个艾灸就睡了。其实,好像没有什么时间去体会孤单。
不过我一看朋友圈,看见你一个人游山玩水我就羡慕你的勇气;看见你和朋友们一起庆祝生日我就羡慕你有人相伴;看见你有好酒好肉我就羡慕你生活滋润;看见你孩子可爱至极我就羡慕你阖家幸福;看见你的婚纱照我就羡慕你们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讨厌自己这样的心态,我知道每个人都过得很平常其实,只是拍了很多照片找了一张最精美的给我们看,照片背后的故事背景只有自己明白,不愿看见太多使得自己更加自卑,所以我选择了屏蔽整个朋友圈,开始明白了为什么会有人那么孤僻,我从来不曾这么想要独处过。
一种岁岁年年,徒增年岁的自卑。
可能朋友圈越来越多众筹关于癌症事情,一个个转发都是身边人,身边事,莫名的就越来越怕死。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名字忘了,有一句话深深烙在心底,“活着都不怕,还怕死吗?” 我在想,说出这种话的人,对生活该是怎样的绝望。
很多人一生都追寻着所谓生活为了什么,人生的意义。我越来越觉得,那句“生下来,活下去” 真的很简单粗暴的告诉了我们真谛。
我们生活的这个人间真的有太多精彩的美好的东西诱惑着我们加速走向死亡,躺着很舒服,外卖很方便,手机很好玩,垃圾食品很好吃。这些东西让我们太舒坦,太刺激,至少能让我们有着短暂的欢愉。但是一味地沉醉其中,生命就会给我们以惩罚,不是不报,是时未到。
运动很累,不玩手机很无聊,学习很枯燥,可是那些越是让我们觉得痛苦的东西却偏偏雕琢着我们使我们更加精致。谁又不是一路披荆斩棘,向死而生。
我们活着,似乎就是来承受苦难然后在苦中作乐。
Keep点进去就会显示一句话——“自律给我自由”。仔细想想,能给我们以自由感觉的,确实是自律,自律给我们以满满的充实感。
这个世界没有任何道理是绝对的,我们以为自由是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当被生活蹂躏就发现,其实,不想干什么就可以不干什么,是何等的自由。
我常想,如果很早以前就有人跟我讲大道理,我是不是就不会是这个样子,我是不是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但是话说回来,就算真的有人跟我讲大道理,那时候的我真的会听吗?
读书的时候就没有悟出为什么读书这个道理,不读书的时候终于明白为什么人要读书。
人为什么要优秀,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锻炼身体,为什么要努力赚钱。
因为,这样,你才可以有更多选择权,而不至于多年后像现在这样无能地去感慨,生活所迫。
突然想看看那本《我所理解的生活》。
愿今后,不再是岁岁年年,徒增年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