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第五届新疆中学语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课堂大赛学习感悟

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  杨敏杰

一、高山仰止

受疫情影响,此次大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虽遥距网络两头,却抵挡不住疆内外专家老师们的热情,他们共同为新疆各地一线教师奉献了一场场教研盛宴。

我有幸聆听了董明实老师的讲座《“教”“研”并举、培基固本的发展策略》,曹永军老师的讲座《走草根研究道路,做专业成长文章——来自教学现场的故事、思考和策略》,葛宇虹主编的讲座《教育研究的“学”“术”之辩》,程翔老师的示范课《<论语>整本书起始课》,肖培东老师的示范课《一颗小桃树》。还有好多位专家老师的讲座、示范课还没来得及听,后续一定会全部认真学习完。

董明实老师的讲座从“对教学的认识”“对研究的认识”“如何培基固本”三个方面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期望和建议。董老师真诚实在,敢于说真话,做实事。他谈到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时,我真的觉得董老师就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代言人,他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在工作最初的两年里,我时时感到迷茫,发现自己在大学里学习的文学专业知识、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都无法实践。但最终没有去反思、去突破、去改变。而董老师他发现了问题,就努力改变现状,尽自己最大力量推进新疆语文教育事业改革。

就细节方面来说,董老师说:“读文言文是为了读懂文献,而不是考试。”也给了我很大启示,回想自己教学文言文,竟然是越来越纠结于语法知识点、抠虚词、抠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以至于文言文文本的学习进度完全就是由字推、句推、段推决定的,文言文教学变成了翻译教学。董老师反复强调语文教学应回归到语言、文学中去,让语文课堂多一些文学味儿、文学气息,语文课堂应是一个实践性场所,引导学生读书、写作、朗诵……这是对所有只要考试成绩而忽视核心素养的语文老师的指引和召唤。董老师还谈到教研相长,鼓励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经常归纳总结,参与研究讨论、课题研究,努力撰写研究文章。这也是我们一线教师普遍亟需改进的地方,我们往往只是在完成常规工作,也会有回顾反思,但却没有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研究教学,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研究型教师。有研究才能有本质上的进步与提高。

培基固本,“基”就是人文底蕴、文化素养、文学素质、语文能力,“本”对于语文课堂来说就是语言、思维逻辑、审美、文化的传承,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文化底蕴,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人文品质是否提高。董老师为增强老师素养,煞费苦心,举办素养大赛、推进写作计划、读书种子计划……所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还在彷徨犹豫什么呢?

曹永军老师的讲座,让我看到了草根教师一路奋斗、坚守的勇气和决心。也让我明白一线教师的研究完全可以从教育教学日常做起,对于很多一线教师来说,我们缺的不是素材,而是善于思考的能力。曹老师讲自己第一篇论文的诞生就是从教学实际困惑而来,在大家面临高一学生语文能力薄弱都感叹“学生一代不如一代”时,曹老师却不愿意在这样的抱怨声中得过且过,他开始思考“初高中语文衔接”的问题。曹老师讲自己给学生设计作文本的用心;讲如何让平常的课前演讲走向国际教育成果大会;讲如何带领学生读书,从最初的几个人逐渐辐射扩大范围。我觉得很接地气,因为曹老师举的这些例子都是我们很多语文老师日常教学中做过的事,但又很高大上,因为曹老师用一双慧眼发现问题,并且深入研究下去。正如曹老师所说:“困难在哪,研究就在哪!需要在哪儿,研究就在哪儿!”曹老师从草根教师蜕变为语文名家,他的研究道路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

葛宇虹主编通过具体案例为我们一线教师写作论文提供了丰富的角度,并且强调:教育研究的自觉,始于阅读的自觉。想来惭愧,《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是我母校的优秀期刊,我也在研究生期间开始订阅此刊,却从来都只是粗略阅读他人文章,而没有认真关注思考他们研究的角度,没有想过自己怎样切实增强自己的研究意识。

以上三位专家在讲座中都谈到了一个共同话题,就是:教师的基本功。“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从此刻开始,努力读书,提升自己的文学文化素养、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坚持写作,勇于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研究意识,构建自己的研究思维;关注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己的事业。

程翔老师的示范课,让我感受到了饱读诗书的语文大家的从容理性。他关注中学生学习《论语》的起点,对中学生学习《论语》的定位是:不做高深的学术研究,只做基本简单的了解。这启示我在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时,也要根据书目、根据学生程度,作准确的判断和定位。从程翔老师对《论语》的研究中,我也明白教师引导学生读书,最根本的依然是教师自己要广泛深入地阅读与思考。

肖培东老师的书我已认真拜读过,对这位语文名师仰慕已久。去年在克拉玛依参加素养比赛,因为录播设备问题,没能清晰完整地聆听上肖老师的讲座和示范课,非常遗憾。所以这次在线上再听他的示范课《一颗小桃树》,就丝毫不愿错过每一个细节了。听这堂课,除了学到自读课文要善于借助编者的助读系统构建课堂支架,引导学生自己去积极阅读与思考外,我感受最深的是:肖老师是一个很热爱语文、热爱学生的人。他的课上,我看到最多的就是他在侧耳倾听学生的回答,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一个女学生在被肖老师提问时,回答说:“我还没想好”,肖老师顺势就说了一句:“你还没想好,就从你这句话里选一个字回答”,学生立刻领悟了,大声回答:“好”。这样细心的倾听、这样机智的课堂处理,真的让我钦佩不已。肖老师说:“不要害怕学生说不出来,要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关注每一个角落里的学生。学生的语言是珍贵的,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都是有价值的,我们要细心捕捉,在学生不流畅的语言里,一定隐含着他(她)对文本的某些理解。不要等待每一个答案都是完美的,要相信每一个回答本身就是美好的。”

肖老师又特别有诗意,他总能在学生充分的交流后,用诗一样的语言总结。所以肖老师的课堂让我觉得很美好。“做课堂的有心人,课堂的生成与其说是某一时刻的美丽,不如说是我们长期与人相处、观察、表达、交流时的应激反应,它的本质归功于热爱、尊重以及教师自身深厚的学术功底、语文功底,要想成就美好的课堂,就要首先成就我们自己美好的心灵。”每听一遍肖老师的执教感言,我的感动和敬佩都会更深一层,真心热爱文字、热爱文学、热爱学生、热爱课堂,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语文老师!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语文界这些大师都是我们仰望的星空,指引我们在荆棘丛生的现实中找到方向!

二、见贤思齐

这次比赛,参赛教师都是来自全疆各地选拔出的优秀青年教师。他们的课堂呈现也让我受益匪浅。下面,仅就我有幸听上的几节高中课谈谈感受与收获。

我校王越老师执教的《扬州慢》,导入语十分优美。课堂教学以“少驻初程”为切入点,首先提问学生“为何在扬州停留?”之后王老师先带领学生欣赏古代文人笔下的扬州,让学生对古代扬州有一个初步印象。但绝不是脱离本课文本去谈过去的扬州,而是紧接着就引导学生借助词中意象还原词人心中的扬州。这个过程中王老师还设计了一个填空:昔日的扬州城是()的扬州,我看到了扬州的(),因为_______________  学生在诗词的学习中还落实了语言运用能力。并且下面还有示例,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思路示范作用。

第二个主问题就是:作者带着向往来到扬州,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同样引导学生抓住词中意象来分析。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就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也是阅读品鉴诗词很重要的方法之一。王越老师以意象为抓手,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之中引导学生体味词中的今昔比照。结合词人的人生经历,理解词人在“物非人非、物是人非”中寄寓的多重悲情。

除了设计简约、思路清晰外,我觉得王越老师本课很大的亮点在于诵读。整堂课遵循诗词“以读带讲”的教学规律。在学生诵读环节,注意准确的引导。比如,王越老师指导学生读出“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落差感,读出“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愤怒、沉痛感……诵读是有目的的读,是基于文本阅读和理解的读,王越老师这堂课对学生的引导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在师生对读环节,我们又能感受到学生理解文本之后和老师产生的共鸣。同时,王越老师的朗读功底也是非常扎实的,听她读,我们听课的老师有被震撼到,我想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在视觉、听觉的相互作用下可以对文本情感产生更敏锐的感受,所以忘情的诵读是沟通教师与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纽带,是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的有利途径。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首先要锻炼自己的诵读能力,要能够通过声情并茂、恰到好处的诵读,引领学生进入作品的世界,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领略作品的情感。其次,教师还要注重指导学生诵读,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王越老师课堂是以自己备课后有感而发的一首现代诗《一个人的城》收束的,试讲时,我校学生就表示过这首诗让他们很感动。所以,我想,一堂好课,首先来源于教师本人对文本的深刻把握与理解,只有教师自己读而有感,学生才能学而有获!

兵团二中张渊老师执教的《伶官传序》从回忆初中《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入手,提出欧阳修文章具有“简练隽永”的特点。从问题:被称为“千古绝调”的《伶官传序》是怎样体现这个特点的?进入这堂课。

虽然是程度很高的兵团二中文科的学生,张渊老师仍然很重视基础语言知识的积累,复习了“序”这一文体知识,并针对课文内的重难点字音、字义、翻译、句式等做了强调。这个过程中特别吸引我的是张老师对“原”字的金文讲解,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成及含义缘起。不经意间就传递了文化的气息。也有很多公开课,因为时间的原因,老师们为了尽可能展示课堂的设计的完整性,思想的深刻性,对于语言基础部分就忽略了。我觉得语文首先是语言积累,如果学生最基本的语言积累未完成,后面的拔高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像我们上课时都会有亲身体会,学生如果字词未掌握,语句读不通,意思不理解,他根本不可能对文本有更深入的主动的思考,课堂是根本进行不下去的,即使我们讲得大汗淋漓,学生也只是在机械接收,而并没有真正接受。所以,一定要彻底解决学生关于文本的语言障碍,才可以谈对文本内容和思想的深入理解。

张渊老师课堂环节是从初读感知到探究研读再到探究感悟。这些环节里,张老师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文本细读能力,比如,在初读感知环节,引导学生思考“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岂非”二字。探究研读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负而前驱”中的“负”“前”二字。在讲“仇雠”时,通过观察“雠”的字形是两只短尾鸟在吵架,做出大仇,小仇的理解。既让学生感知了欧阳修的“奇绝之语言”,又让学生加深了对文本思想的理解,明白了欧阳修是在庄宗盛衰兴亡的奇绝对比中,提出了奇绝之观点,有着奇绝之思虑:以史为鉴!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是要有落脚点的,我认为落脚点就是对文字的挖掘与感知。只有教师对文字敏感了,才能深入理解文本,文学,才能上升到文化层面。教师具备了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才可能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发现文学,发现文化。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观察力。所以,我想我们备课时还是要多读书,多思考。

张渊老师上的虽是文言文,也注重学生的读。课堂上个人读,集体读,师生齐读。所有的环节实在读中推进的。我觉得这也是我学习的一个方面。多种文体都是可以读的,读是为了促进学生理解的。这堂课上有位女学生读得感情很充沛,在张老师的追问之下,我们就可以看出该生之所以读得好,根本还是在于她对文本把握到位。她想象得到庄宗得天下的极致的“盛”以及失天下的狼狈的“衰”,她理解欧阳修的心思。明显可以看出张渊老师并不擅长朗诵,但他仍然可以带动学生去读。所以,课堂真正的精彩,我想也许在于教师精彩的自我展示。但更在于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激发起学生的精彩生成。

张渊老师整个课堂自然朴实,没有很多公开课的那种矫揉造作,也没有很多公开课的那种极力表现,总之而言,张渊老师的这堂课让我看到了设计的匠心,也让我感受到了教师的初心。

乌市一中王璇老师执教的《阿房宫赋》,课堂上设置了一个情境:同学们,你们作为一个小小建筑师,一起重建阿房宫!

整堂课设计了四个主问题:1.作为总工程师的你,依据文本,打算安排建造一座怎样的阿房宫呢?2.再看文章,我们能否做到完全复原,为什么?3.杜牧在第三段以“嗟乎”领起,用强烈的对比,发出了他的感叹,一起来读一读。4.一座建筑的意义绝不仅限于建筑本身和其中的生活,还应该具有人文的因素。那么,作为总工程师的你,复原阿房宫的目的何在?

在四个问题的推进中学生明白了阿房宫宫殿宏伟、华丽、宫女多、珍宝多的特点,也掌握了秦灭亡的原因在于骄奢,理解了本文杜牧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设置情境,或者叫任务推动式教学。近几年,我也听过好几堂这种设计的课。最初听到任务推动,是专家评价宋孟花老师执教的《张衡传》,当时,宋老师设置情境是:假如你是导游,带领中外游客参观张衡的故居(陵墓?)怎样介绍张衡?犹记得那堂课宋老师别致的板书、学生精彩的分析与辩论都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后来听说宋老师还上了《采薇》这一课,也是设置了情境:假如你是导演,会选取哪些镜头?(因为无缘听到,只是从同事那里耳闻,深感遗憾。)上个月听了乌市一中马红霞老师的《智取生辰纲》,设置的情境是:作为一个法官,来审理判决案情。这几堂课都让我觉得很新颖。

回到王老师《阿房宫赋》这堂课,除了这个任务推动设计让我钦佩外。我最感动的是王老师整堂课对学生的高度关注。“你不但是一个优秀的建筑家,更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文化传承者!”“这是你的见解还是杜牧的见解?”……我看到王老师听学生的发言,当学生语言不够流畅时,她也从不着急,就静静等待学生。在学生发完言后,也没有啰嗦的复述或发表一长段高深的见解。突然,想起来哪个老师说过一段话,大意是:“有些老师提问学生时,学生刚说半句,老师就迫不及待长篇大论下去,为了展示自己,就把学生晾在那里半天,多痛苦啊!”最近,我上课时也在有意识地注意这个问题,学生如果已经发言得很精彩了,教师为何还要在画蛇添足呢?我们在那些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做补充就足够了。我觉得,只有我们把学生真正当成一个个对话者,明白课堂上师生是平等的,才能真正调动学生表达的欲望,否则,学生可能会腹诽:“反正不管我说什么,老师都要再来一大段,那还不如直接让老师说呢!”

我珍惜每一次听大赛课的机会,因为这也是我们成长的大好机会,认真观摩中,学习其他老师的优点,从而回顾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见贤思齐焉”这也是一件乐事啊!

三、学而知困

“学而知不足,教而知困。”连续几天的学习,让我越发觉得自己在专业素养、教学方法、研究思维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翻看学习笔记,回顾教学路程,我最近也生发出许多新的困惑,有困惑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解决它。正如董明实老师在讲座上所说的:“天下有走不通的路,却从来没有一条走不通的奋斗路。”希望每一个有梦的人都能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地走下去!

                            2020年10月24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2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5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2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8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9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8评论 3 40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73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2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5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60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02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1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3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7评论 2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