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

记录下自己今天的进步。其实,在看西方哲学史的课,希望可以多了解一些思维方式,帮助自己进步,然而不得不说,悟性还有待提高。所以,我还是需要硬性输出。

一.对哲学的认识

其一,在定义"是什么"时,如果不够明确,可以通过思考"不是什么"来缩小范围。每个哲学家都有自己所认为的哲学,在学习这门学科时,与不同哲学家的哲学思想相比,了解他们探究的问题和探究的思路更为重要。其二,读相关的书籍也不是为了让自己成为哲学家,而是可以在了解思考不同哲学家哲学思想的过程中,形成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我突然想起了"问题意识"这个词语,不同哲学家针对问题的探究正是如此。)

二.对古希腊哲学的认识

古希腊哲学在早期自然主义哲学时期,围绕着生活的自然发掘(在我看来其实像文艺学中的质料因)。而雅典哲学时期的苏格拉底以及柏拉图则是重点(我需要原谅自己能力有限,多听了几次后有了一些感觉)。苏格拉底接受了自然哲学的洗礼,但是他也意识到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存在的不足(凭借感官来认识自然,缺乏科学的探究),他认为人只有可能认识自己(当然,在这一时期,他还面临着智者的压力。古希腊的智者,到这一时期是指传授雄辩术和修辞法的家庭教师,他们更多的坚持事物并没有对错,只有不同的论辩方式,否认了知识的可能性,而认为一切都是意见。这在学习了自然哲学的苏格拉底看来,他并不赞同。此外,本体论转向也为自然主义哲学的探索提供了另一方向。之前主要是不停地从起源的方向探索事物的本源,那么本体论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探寻~他之所以为他的角度这个主要是在巴门尼德这里体现的较为明显。当时张老师举了例子:之前是 桌子-木头-树-树种,现在则是 桌子何以为桌子,是什么决定了桌子是桌子)。(后面的内容我还是没有完全连起来,所以还是明天继续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