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那些擦肩而过的人(2)

图片发自简书App


2016年12月21日星期三 19点14分

“哎呀,怎么可能?”我打了个大大的问号,诧异得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一位穿着利索的中年男子,从我眼前走过,却又很快地转身,走向客运站里侧的位置。

院长?分明就是他,看身高,看面孔,虽然我和新任院长没有过多接触,但面目还是清晰的。

参加本次论坛时,他主持了开幕式的活动,引出基础教育司司长的讲座。

原任院长也参加了本次论坛活动,不过只是坐在主席台上的位置,没有发言。

我几番到省里参加会议,前任院长主持过几次会议,语气平和,仪态优雅。

流水似的,如今换了他人。

但他怎么到客运站了呢?

“怎么?学院院长到这里干什么?”我感到不好理解,问了同事。

同事也感到十分诧异,到处寻找,那人已经走进客运站办公区域的位置,哪里还看得见?

“不可能吧?”他露出不可理解的表情,一个大院长一大早到了客运站?

我虽然也不太相信,但眼睛看到的难道不是真的?应该看不错的。

“估计是到这里送朋友吧?”我也有些怀疑自己的眼睛了。

“也许是。”他也感觉有此种可能性。

但被送的是什么样的人,会让一个级别很高的院长一早就到客运站送呢?

看不见,我的心里也就撂下了这个问题。

待到我登上大客后,我惊异地发现“院长”坐在我旁边的位置,一脸斯文,安静地等待大客出发。

“院长”上了大客?必定是看错了,不论何种理由出行,他都不可能坐大客的。

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的,历来如此?我不禁想到了安放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是弯曲的,实际上呢?仅是光线的作用,造成了一种错觉。

车辆开出后,一个男子走到驾驶员位置,说自己不舒服,要了几个塑料袋。

我知道,他肯定难受极了,否则不会到前面取几个塑料袋。

“我拿几个塑料袋,太难受了。”他和驾驶员解释道。

我也担心他不注意就呕吐起来,一旦那样,恐怕要引发众多人的反应。

“快坐下。”驾驶员厉喝了一声。

廊道中的那位男子赶紧坐下,受了打击一般,一声不响了。

驾驶员看看镜子,看到男子按照他的指令坐稳了,加快车速,将一幕幕甩向了远方。

我坐不住,索性就搬出手机翻看。自从加了微信后,感觉手指头的皮都薄了,一碰稍硬的物品就会有疼的感觉。

但控制不住啊,手机已经成了不可替代的工具,不仅是通讯工具,也是了解外界的窗口。

打开才发现,语文匠的群主给我发了个红包,那是在平台发布的文章打赏的钱。

我不知道是多少,打开一看,十五元。

我谢过了群主,很快地将所接收的红包重新发回到群里,不过分成了六十个包。

算是回馈吧,感谢这方平台给了我一个机会,传递我对文字的热爱之情。

发布的那篇文稿的名字是比较诗意的:载着文字飞翔。这片稿子还是为了参加省教学精英评选而写的自传。

写罢这篇自传,我反复修改后,发给语文匠的群主。此前,他在群里发了通知,希望语文老师可以写些稿子,在语文匠平台上发布。

他接收后,感到很满意,就让我添加几张图片,而后发给他。

他收到后,做了一点技术处理,添加了音乐,又加了一个副标题,称为:一位资深语文教师的心路历程。

发布后,我放在了几个群中,也算扩大语文匠的影响,毕竟这个平台是刚刚建立的。

红包很快一抢而空,有几个老师表示感谢,更多地是保持沉默。

身外之物,何必放着?

车子下了高速,不久在长白境内的木材检查站停了下来,我座位旁边的年轻人走下车。

一辆军车停在路边,几个战士忙碌着,在木材检查站前。

“不要照相。”车窗外传来一声训斥。

我倒没有看到谁在照相,但声音倒是清晰地传过来。

年轻人很快就上车了,坐下,抖抖衣服,轻松地靠着座位,和他斜对过的年轻人聊起来。

慢慢地,我听懂了,他们应该是部队派往地方上的干部。下车的那位年轻人,不时地对着手机讲一番,兴味盎然的。

“喂,哥们,在长白吗?”“院长”发出了声音,从临窗的位置。

“在。”电话那边传来喜悦的声音。

“好,我快到了。”“院长”也很开心。

原来,“院长”是来会朋友的。

大客车停下来,我们四散而去,宛若风一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