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是中国古书记载和汉族民间神话传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因有嘴无肛,能吞万物但不泄,只进不出,为古代五大瑞兽之一的招财神兽。
学习中“貔貅现象”,只学得进,却输不出,真是徒增了学习的痛苦,因此,为了思考和有助于解决学习中这种只进不出的“貔貅现象”,以下从学习成果转化理论、学习成果转化过程两个方面尝试剖析:
一、学习成果转化理论说了什么?
1、同因素理论:该理论以研究学习成果转化为对象,理论要点是,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的相似性影响学习成果的转化,衡量相似性的尺度是物理逼真和心理逼真,物理逼真强调学习条件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心理逼真强调学习者对学习任务和对实际应用任务的态度一致性程度,简而言之,如果学习时的物理环境与实际应用环境一致,且学习者对学习和应用的态度一致,那么,学习成果转化程度就高,否则就低。这种学习转化类似于比葫芦画瓢。
而要实现这种学习成果的高转化,在学习的内容方面,强调:掌握基本概念、明确操作流程、明确运用时间和方式、能说明学习环境和实际应用环境的差异、鼓励学习内容超出应用范围等关键要点,这是对学习内容提出的要求,也是学习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
2、激励推广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促使学习效果转化的方法是强调最重要的特征和一般原则,明确一般原则的适用范围,当学习环境与应用环境发生差异时,学习者仍能在应用环境中转化所学,这种学习转化类似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而要实现这种学习成果的转化,在学习的内容方面,强调: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鼓励分享不同环境和情境下的成功应用经验;鼓励设想不同环境中如何使用,强调一般性原则的推广价值。
3、认知转化理论:强调学习成果能否转化取决于受训者回忆所学技能的能力,对学习材料或学习机会的提供者提出了材料及编码策略方面要求,增强学习技能和实际问题结合的机会
综上三种学习成果转化理论。
综上三种学习成果转化理论,其内容主要包含学习内容、学习转化两方面内容,从学习内容方面,三种理论的共同点在于基本概念、操作流程、应用范围、差异处理等方面,从学习转化方面,三种理论的共同点在于自我管理,具体包含主动思考不同情境中如何应用所学、自我激励、思考学习内容如何应用,关于应用方式方面,提出了比葫芦画瓢、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等三种方式。
以上三种学习成果转化理论的要点,可以提炼为以下三点:
第一,学什么:
基本概念、操作流程、应用范围、差异处理等内容。
第二,怎么学:
首先是心态方面,态度一致、积极思考、主动应用、自我激励、交流分享。
然后是材料方面,材料中信息的编码符合记忆规律,编码策略或材料组织方式助于学习。
第三,怎么用
首先是想得到:所谓想得到,就是要主动思考学习内容与实际应用的情景、差异和对策,对学习内容要学会过电影。
然后是做得出:所谓做得出,就是积极将学习内容在实际中应用,从比葫芦画瓢,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其关键是扩展学习内容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范围。
最后是跑得勤:所谓跑得勤,就是主动分享和沟通应用案例,实际调研他人的应用情况,扩大自己所学内容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范围,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地步。
二、学习成果转化过程说了什么?
分析学习成果的转化过程,目的是为了了解影响学习成果转化程度的环节是什么,针对不同的环节,该如何通过自我管理等策略,以实现学习成果最大程度的转化。
1、前提准备:学习成果转化过程,采取“以始为终”的流程设计理念,所以在前提准备环节,着重从学习者特征、学习设计、应用环境三个维度进行准备,其中:
在学习者特征方面,受训者的学习能力、个性特征、学习动机等方面对学习成果转化的影响较大,即学习者特征准备不足,会影响学习转化成果。
在学习设计方面,不仅包含学习原理、学习排序、应用转换理论,更重要的是自我管理策略,掌握主动应用、自我激励的策略。
在应用环境方面,主要包括应用中可能涉及到的关键人员的支持、获取应用机会的方式、良好的互动交流等转换氛围等内容。
2、学习保存:学习成果未经保存是无法实现学习成果转化,如同学生考试,一旦考试通过,则将其抛至九霄云外,根本谈不上学习成果的转化或应用问题,所以,学习的保存,不仅仅是记忆和理解,更多的是让学习内容成为自己的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与之有关的知识点包括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思维导图等。
3、推广维持:所谓推广能力,是学习者在应用中遇到与学习环境不一致的情况时,依然能够将所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谓维持能力,就是学习者长时间继续使用新获得的能力的过程。
上面所提到的比葫芦画瓢、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等方式,只是扩大了学习成果转化的范围,类似于横向扩展,而维持能力则体现了学习成果转化的纵向延伸,所以,学习成果转化的过程,是一个从应用范围、应用时间两个维度的量的积累的过程,才能最终完成学习成果转化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如何避免学习中的“貔貅现象”,关于增强学习成果的转化问题,归纳如下:
1、培养学习成果转化个性特征:学习成果转化对个性特征的准备度要求包含学习动机、应
用环境、学习信心、基本技能等方面,所以,在学习准备、学习过程中要能清晰或逐步清晰的认识到学习成果转化结果对自身成长、发展的价值,并在学习成果转化过程中,发现这些价值,不断实现自我激励,从而促进自己的持续转化能力的提升,思维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2、构建立体学习成果转化阵地:从应用范围、持续时间两个维度管理学习成果的转化,
即不仅要有学习成果成功转化的案例数量,而且要有学习成果成功转化的案例范围,如学习《问题分析和解决》,学习成果的成功转化案例,工作、生活、人际、家庭等等各方面,都是转化成果的阵地,同时,也要兼顾各个转化阵地的案例数量。
3、链接已有知识结构和学习内容:大脑掌握知识的原理在于拥有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知
识结构之间的链接,如果学习内容与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不能产生链接,那么学习的新内容是不利于长久的保存,一旦知识点的保存出现质量问题,必然会影响学习成果的转化问题,因此,先建立自己所在领域的知识结构,然后按照自己的方式,用关键词、关键句将新知识,将其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是有效保存新知的一种有效方式。
4、理解学习内容中概念、流程等:对学习内容的准确理解,是学习成果转化的基础,概念是堆砌流程、原理等的基础,操作流程是指导学习成果转化的标准,原理是知道学习内容背后的规则、规律,而异常处理是掌握应用中风险预防的措施,一旦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不清晰,就会导致学习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问题,比如学习《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是什么,这个关键概念,问题分析和解决的原理是什么,这是背后的理论支撑,而问题分析及解决的操作流程,就是学习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一般标准,而异常处理就是按照问题分析及解决的一般流程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仍然会有风险因素,所以要掌握问题解决方案的决策技巧。
5、从自我管理到量化管理自我:在学习成果转化过程中,无论是维持能力还是推广能力,一旦出现一个能力的缺失,是不能达到学习成果转化效果最大化的结果的,比如学习《问题分析与解决》,虽然从工作、生活、人际、家庭等方面,按照问题分析与解决的操作流程和异常处理,自身用了1个月的时间积累了很多的应用案例,但是,由于维持能力的缺失,1个月之后,就不再使用了这些学习的内容了,就会导致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在未形成思维和行为习惯之前的快速退化,所以,预期将自我管理停留在理念或认知的层面,不如采去量化的方式,管理自己形成相应的习惯,比如,做一个问题分析与解决的专项学习成果转化计划,明确要求自己一个月写出多少份案例,明确要求自己坚持12个月以上,这样的做法更加清晰,也更容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