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基层带兵人,虽然很苦、很累、很严格,但如果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就应该到指挥院校去磨炼摔打。四年的军校生活除了学习以外,就是拔草、扫厕所、跑步、队列训练。一般我们是六点半出操,是上半天课,下午和晚上是自习。但傍晚的时候是体能训练,晚上要统一看新闻。这些都是日常。
刚进学校的时候把文化课看得很重,毕竟都是高考上来的挤独木桥,所以在思维上把自己的定位还是学生。后来,慢慢适应了自己身份的转换后,更加看重的是军事素质和为人处世能力。当然,这也和当时是指挥院校有关。后来上了研究生后,发现技术院校与指挥院校天壤之类。因为时间关系,我就简单说说指挥院校的故事吧。
在指挥院校里,我现在回想起来,最应该学的是军人的素质和思维方式,完成身份的第一次转变。如果这个转变做不好,4年后是无法适应基层部队的。你跟战士都融不进去,怎么带兵打仗?当然这个转换是残酷的,也是现实的。记得我们新兵集训三个月就有主动要求退学的。不过现在这个同学也做得很好,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画家。所以人生的选择其实很多元,尊崇内心就好,不要强求自己,但绝不是说军人不好,只是要真正想好你是否适应这个崇高的职业,虽然已经离开,而且不可否认这些年出现了一些让人痛心的事情,但我一直觉得这个军人职业是崇高的。真的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咱才有今天的平静。
四年的军校生活,不是四天,每天整齐划一,受到严格的纪律约束,甚至是人格的塑造。难免会有压抑和情绪。记得当时很多人无法忍受这个,印象中我曾最长有半年没有走出过那个小院子。因为外出是需要外出证的,遇到特殊情况是不允许外出的。
不过人就是很奇怪,当你逐渐适应了那个环境之后,甚至有了归属感后,就会自觉按章办事了。或许这就是集体意志的力量。
我们当时是量化制度,一个学期量化几次就要处分,更多的是要开除。后来,我们队干部更加有创意,搞了个“记一次”。比如,被子内务检查没合格,就记一次,厕所没扫干净记一次,三个“记一次”就是一个量化。当然,如果要是谈恋爱被抓到,肯定是量化了。当然如果被大领导撞到,那就没那么简单了。所以,走进我们队门口,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量化评比栏 ,人人情况一目了然。实话说还是有压力的。
这些是军校的日常,我印象最深的是大一下学期去基层野战部队实习。那才是真正成为一名军人的开始。四年一共两次,第一次是大一下学期,叫见习,是去当普通一兵。第二次是大四,叫实习,是担任实习排长。
大一那次我们到了一个山水很美的地方。那是一个山坳里的基层团。女生分到了通信连。我们是第一次跟女兵吃喝睡在一起。融入她们的生活。女兵们身材都很相似,圆滚滚的,臀大腿粗。这跟平日训练有关。当时能当女兵大部分条件是比较优越的,所以零食都藏在床底下的洗衣桶里。经常半夜偷吃,也分给我们吃。女兵们都挺精神,喜欢昂着头走路,腰板直直的。些许有点傲气,后来我们知道,通信连本身女兵就少,又是最基层的单位,所以更加金贵些。跟她们比起来,我们这些地方生,虽然她们是兵,我们是准干部,但在那些女兵面前我们显得土土的。
别看那些女孩子金贵,但在女排长面前,一个个老老实实的。训练场上跑五公里也是杠杠的。现在想来,部队还是锻炼人,纪律就是纪律。
第一次的实习生活,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是我第一次喂猪,挑粪。很有意思。因为地处偏僻,也在那里产生了几对恋情,所谓是山好水好,人更好,有人作伴走天涯。哈哈。
第一次的实习比起大四那次,有意思多了。因为是最没有压力的,大四时大家面临分配,而且几年的历练,思想各方面也不比学生纯洁了。所以更多的不是感受,而是寻找机会,更有心的人,会通过实习去结交人。现在回想起来,早熟也是好的,比别人更早的考虑问题,选择人生。
军校学习生活是非常难忘可贵的。当然,这只是对我的人生而言,因为我没有尝试过其他的大学生活,或许是井底之蛙吧。军校生活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团结 紧张 严肃 活泼”。当然,不排除有阴暗的地方。有人就有江湖。但总体来说,它给你了吃苦的平台,给你了见识人性的机会(让你亲身感受如何把一个普通人变成一个政治团体中的人,人格的塑造是深刻而艰难的)。更重要的是它给了你珍贵的战友情。
我至今都记得在第一次紧急集合时,我背不动背包,深夜拖着一堆肉往前爬的时候,忽然觉得身子特别轻,有人把我的背包抢了过去。等到我赶上队伍的时候,发现身边的战友,他东北人,却很瘦小,他的脸煞白,瘦小的身子上扛了两个大背包,呼哧喘气。如今他已经是一名海军,基层的带兵人。
实话说今天我们没了联系。因为毕业后有次聚会,我发现他变了,不再是我熟悉的那个人但尽管如此,当年的那个他我至今感激,也永远在我心里。正如虽然今天我已脱下军装,但对那段军校生活仍旧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