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祥的锦囊佳句

清.沈复

有了沈复的(浮生六记),我们得以一窥大清国窘迫文人的生活,他以“浮生六记”为后人熟知。生前落魄潦倒,但他象一位高明的导演,把浮光掠影,以特别的方式连綴起来。像画家白描素写,对!

他是画家,创造了一幅幅欢乐的、炫丽的、悲哀的、洒脱的画面。好似记忆的片段被烘托的鲜明,落进读者的意思中——这正是阅读最美妙的感觉。

沈复的(聊斋)我多半当爱情故事在看。我为芸娘(沈复的夫人)所打动,她可以“拔釵沽酒,不动声色,良辰美景,不放轻过”。这样的女子……?夫妻二人囊中空空,遇良辰美景,丈夫高叹:美景呀,美景。妻子静静的拔下头上的钗头凤,估得一坛老酒,举案齐眉献于丈夫,你能不动容吗?

可是,世上的夫妻不能情太笃。所谓夫妻半满便是。我们四看天下,多少美满的婚姻半路夭折。

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三岁的沈复与芸订婚了。这年冬天,芸的堂姐岀嫁,沈复跟母亲去观礼时,但见满室鲜衣,独芸通体素淡,仅着绣工精美新鞋而已,始知其惠心不仅在笔墨也。那时的芸清秀瘦弱,窄窄的肩,脖颈修长,眉弯目秀,顾盼生辉,让人怦然心动。

私下里沈复索要诗稿看,发现多是未成篇的残句或是一联,或是三四行,问她为何?她笑着说:“自己随手写的,也没人指点,留待懂诗的知己教我,一起推敲完成。”沈复开玩笑的把她的诗稿称作“锦囊佳句”,却不知一语成谶,预示了芸日后的命运!

年轻的沈复不知“锦囊佳句”背后的不祥出处。此故事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故事。李贺少年出游时,有仆童背锦囊跟随,每到一地,但凡有好的诗词,李贺必记下来,投入囊肿,为日后所用,称为“锦囊佳句”。其祖母见到这锦囊,感叹到:“这孩子写诗是要把心呕出来啊”,李贺果然早夭。沈复题“锦囊佳句”虽贴切,却非佳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