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年本色绘时代新篇

在信息高速传播的当下,“脆皮青年”“积极废人”等标签不断涌现,试图用单一符号定义多元鲜活的年轻群体。这一现象与党的青年工作理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悖。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唯有破除标签化的认知误区,才能让青年在新时代绽放真正光彩。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这深刻揭示了尊重个体差异、反对刻板印象的重要性。

标签化本质上是一种简单化、片面化的认知,将青年复杂的精神世界和奋斗实践简化为符号,不仅忽视了青年群体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领域展现出的担当与智慧,更与党始终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背道而驰。例如,被贴上“躺平”标签的青年中,许多人在基层一线默默奉献,用行动诠释奋斗精神,标签化的评判显然与事实不符。 标签化对青年成长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这与党关注青年全面发展的理念严重背离。

当“标签”成为外界评判青年的标准,青年容易陷入自我认知的困境,限制自身发展潜力。这种偏见还会加剧代际隔阂,阻碍社会凝聚力的形成,与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给青年贴标签,实则是对青年价值判断的误导,不利于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破除青年标签化,需要全社会共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媒体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面宣传为主,深入挖掘青年在各行各业的奋斗故事,展现青年群体的多元面貌;党员干部要深入青年群体,倾听青年心声,了解青年诉求,帮助青年解决实际困难,让青年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青年自身也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嘱托,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让我们以党的理论为指引,摒弃标签化思维,为青年营造宽松包容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位青年都能以本色姿态投身时代浪潮,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