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方怨·欹角枕》赏析

《遐方怨·欹角枕》

欹角枕,掩红窗。

梦到江南,伊家博山沈水香。

湔裙归晚坐思量。

轻烟笼翠黛,月茫茫。

创作背景:

此词可能作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春沈宛南归后,纳兰性德孤独一人,百无聊赖,在孤独无聊下作出本词。

译文:

我斜倚着角枕,掩住了红窗。

在梦中,我又去了江南,去了她的家中,她家中的香炉中袅袅升起沉水香燃出了烟。

她到河边洗衣,回来时天色已晚,她闲坐在窗前,心事满腹,若有所思。

淡淡的雾气升起来,渐渐笼罩着远处的青山,薄薄的月光浩浩荡荡。

此词前二句为实出之笔,写出了纳兰性德疏慵倦怠、相思无绪的情态。白日已经消匿,孤独寂寞的夜晚又来临了,纳兰斜倚角枕,百无聊赖,而红窗已掩,伊人难归。于是只有睡觉,希望在梦中与伊入再次相会。

不出所料,纳兰又一次梦见伊人了,“伊冢博山沉水香”一句是虚写,借虚景引出梦中的伊人在何方。然后在后一句就给出答案了,原来伊入洗衣晚归,正在思量。那么,她在思量什么呢,此一追问,思念的当然是纳兰自己了。因此,伊人之行止也是情有所思的形象,虽只是几句淡淡的描绘,但婉转入深。尤其是结处二句,含蓄要妙之至。“浅黛”乃是女子形象,而今这位女子被淡淡的雾气笼罩着,彰显朦胧之色,一如纳兰对她的思念,就像江里的水一样,连绵不绝。而“月茫茫”三字,给全词增添千百韵味,这种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的写法,确实将诗人的一往深情表现得极为深致动人。

全词清新自然,读起来颇为动人,写法上则倾向于利用现买与多境的对比,来突出身处现实中的独自痛苦的强烈。梦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无论梦境多么美好,总归会回到现实,然后梦境与现实一相比较,落差感油然而生,不管是纳兰自己,还是我们读者看来,在这种落差下,更能深深体会到这种思念与孤寂之情。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燕婷、朱惠国在《纳兰词评注》有这么一句话:“这是一首怀念远人之作,全词似乎在讲述一个梦境,梦中的她正处江南,也正思量,恰如这轻烟笼翠的月夜之景,亦幻亦真,已然不知是她的思念,或是词人的思念,全词读来有一种淡淡的感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欹角枕,掩红窗。梦到江南,伊家博山沉水香。浣裙归晚坐思量,轻烟笼浅黛,月茫茫。 朦胧间,见伊人于溪边浣衣,手中的衣...
    海棠跃跃阅读 3,931评论 0 1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11,278评论 0 4
  • 公元:2019年11月28日19时42分农历:二零一九年 十一月 初三日 戌时干支:己亥乙亥己巳甲戌当月节气:立冬...
    石放阅读 11,804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