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相信人生容错率超乎你的想象,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轻易放弃自己

大家好,我是白乔。

前几天有个亲戚家的女儿找我聊天,说自己高考志愿填错了,现在每天失眠。

我告诉她,电影《风声》的作者麦家用十一年写出的处女作——《解密》被退稿17次;现在多少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北大学生毕业卖猪肉、高校研究生送外卖、大学生辞去大厂工作回家养螃蟹;而我23岁实习那年还因为把PPT数据做错被领导当众骂。

那些当时觉得天塌下来的错误,现在回头看连人生长卷的标点符号都算不上。

后来想明白了:人生这场考试的容错率,高到你用任何公式都算不出来。

很多人从小就经受“恐吓”教育,比如:“高考考不上好大学,这辈子就完了;找不到好工作,后半生怎么办……”这种简单粗暴的因果论,将大批人笼罩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阴影下。

然而错误地理解“人生的容错率”,会让我们对自己处境模糊不清,在一次次起伏中麻木,失掉人生中很多宝贵的时机,甚至有些人因此而结束生命。

人生既是轨道也是旷野。是轨道,因为某些时刻无法容错,要更谨慎地选择;是旷野,因为人生之路足够宽阔,还有无限可能,知来者之可追。

正确看待“人生的容错率”,张弛有度,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01 凡事至少允许自己搞砸三次

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我们常常对犯错心怀恐惧,仿佛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让人生坠入黑暗的深渊。

然而,当我们以更豁达的心态去审视,就会发现:犯错并不可怕,人生的容错率其实超乎想象,要给自己试错的时间和机会

去上陶艺课的时候,陶艺老师教客人时会说:"前三个作品随便毁"。

神奇的是当人们不再战战兢兢,反而能做出最灵动的器物。

人生同理:毕业头三年可以试错,恋爱前三次允许眼瞎,创业首三个月接受亏损。

给自己至少三次容错额度,你会发现30%的错误率根本不影响整体人生质量。

那些最终活出彩的人,不过是把试错成本纳入了人生预算。

02 错误不是人生污渍,是路标

“失败乃成功之母”,但真正能在失败面前泰然处之,并从中挖掘宝藏的人却寥寥无几。

回首往昔,学业上的挫折、工作中的失意、人际交往中的冲突,这些错误无一不是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

朋友阿轩开奶茶店倒闭让他学会供应链管理,炒股赔钱倒逼他研究财报,现在成了头部MCN的财务顾问。

每个坑都在用疼痛传递信息:要么是时候转弯,要么该升级装备。

就像玩超级玛丽,有些陷阱非要踩过才知道隐藏通道在哪。那些看似跑偏的弯路,往往藏着人生真正的坐标系。

记住,“每一个错误都是你生命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你未来的方向。”

03 重启的勇气比完美履历值钱

人生并不是一场非黑即白的竞赛,而是一个充满起伏和变化的过程。

许多错误和失败并不会对整个人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即使在某些阶段走错了路,仍然有机会调整方向,重新开始。

面对失业,有人会沉浸在自我否定中,无法自拔;而有人则会将其视为休整和提升的契机,以平和的心态规划未来,为下一次的启航积蓄力量。

在网络热搜上,我们看到:

35岁程序员转行宠物殡葬师;

40岁家庭主妇考潜水教练执照;

.. ...

这些故事能上热搜恰恰说明:社会正在偷偷奖励敢重启的人。

我见过最酷的简历是分栏写的——左边是光鲜Title,右边用红字标注着"同期搞砸的事"。

承认失误反而让他的职场人设真实可信。这个时代真正的稀缺品,是能笑着说"这次不算,我们重来"的底气。

写在最后:

读《人类群星闪耀时》才惊觉,改变历史的瞬间往往始于某个重大失误:哥伦布算错经纬度发现新大陆;青霉素源自培养皿的意外污染。

你看,连人类文明的进程都是踩着错误台阶向上的!

下次搞砸时,试试把让你失眠的事写纸上,在背面列三个补救/替代方案,揉成团扔进"人生草稿箱"。

毕竟我们拿到的不是限期使用的代金券,而是终身有效的游乐场体验卡。

那些皱巴巴的作废门票,说不定哪天就能兑换限定版过山车。

站在三十岁的山腰回头看:十八岁错过的流星,二十五岁搞丢的offer,二十八岁破碎的真心,此刻都成了背包侧袋的星尘。

它们让我的行囊叮咚作响,却从未压弯我的脊梁。

拥有试错的智慧,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意外打击,才能将每一段晦暗经历,改写成一段独特的履历。

请记住:不管在何时,发生什么事情,都要不轻易放弃自己!

人生不是单行道,是四万八千条岔路织成的网。

把人生当做试错场,那些让你耿耿于怀的"错误选项",可能正在把你推向更好的人生~




作者:白乔,95斜杆青年。每天分享一篇深度好文,帮助迷茫中的你找回自信、找到自己。真心希望关注我的人有钱有闲又有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