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我们都希望自己变得更好,就像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过,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但是,如果我们总是希望自己完美,不允许自己犯错,这可能吗?
在咨询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来访者,他们的认知思维很消极,对自己的评价很负面,只要自己出了什么错,就介怀到焦虑。
来访者小A就是这样,当我让她说出自己5个以上的优点的时候,她面露难色,一再表示自己没有什么优点。
以下是我们的一段对话。
我问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你认同吗?”
她不情愿地点点头:“嗯!”
我:“你也一定有的,想一想,告诉我,好吗?”
她:“让我想一想吧。”
接着,她陷入了沉思,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她非常不确定地表示:“我不知道这些算不算优点,比如有爱心,字写得还不错,会做很多菜,文笔也被别人夸奖过。可是,我妈妈说字写得好,女孩子会做菜都是应该的啊,虽然我文笔被别人夸奖过,但是我在写的过程中是非常痛苦的,同事把我抬到这个位置,有时候单位让我写宣传稿,我又不好拒绝。我觉得我并没有做得很好,这些算优点吗?”
哪怕在说自己优点的时候,也依然认为自己很糟糕,觉得自己不够完美,而对自己的不完美又会感到焦虑和自责。这背后可能会有哪些原因呢?
01父母的教养方式:爸爸妈妈从来没有肯定过我
父母的教养方式即父母对待子女的养育方式,一般可以从爱和控制两个维度将其划分为民主型、专制型、权威型和溺爱型。
有研究者在研究个体心理压力因素时就发现,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培养出来的个体,他们的心理压力要明显高于民主型家庭出来的个体。
专制型父母的特点是,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犯了错误会有严厉的惩罚,而且极少给予奖赏。
这与我的一位来访者的情况很像。他说自己总是要不停的学习,虽然很累,但是只要休闲娱乐,他就觉得自己是个不上进的人,不是自己心中的那个完美的人,然后就会有满满的负罪感。
谈及父母对待他的方式的时候,他就提到他爸爸妈妈很少肯定过自己。让他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在初三的时候,虽然他成绩一直都是年级前几名,但是他爸爸从来没有表扬过他。
有一次月考,他好不容易地考了年级第一,回到家里,他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消息告诉爸爸,期待得到爸爸的肯定。谁知爸爸淡淡的说了一句:“等你中考的时候,考了全市第一再来跟我说!”来访者瞬间觉得一盆凉水从他的头上浇灌下来,让他羞愧难当。
虽然后来多年以后,来访者跟父亲聊起过这件事,他父亲的回应是,当时没有多想,要求严格,只是怕来访者骄傲而已,但来访者已经放松不下来了。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内化别人尤其是父母对我们的要求,而这种影响也体现在我们对待事情的归因方式上面。
02消极的归因方式:我做的不好,我很糟糕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具体的说,就是观察者对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
我们都知道,一件事做成什么样,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甚至是当时的身心状态。
但是追求完美的人,他们的归因方式多半会是这样的,如果事情没有做好,没有做到他认为的完美,他就觉得是自己的问题,觉得自己能力不够,觉得自己很差劲。
如果事情完成的很好,虽然会很开心,但他们也不会轻易地接受自我肯定,“或许是这次比较简单而已,而且别人还帮了我很大的忙。”
韦纳等人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那么就会慢慢地失去自信心;如果把考试成功归因为运气好,那么依然会对之后的考试感到焦虑,因为运气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
不仅仅是考试,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这两种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对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03严苛的超我:我怎么能想这么龌龊的事情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结构理论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如本能;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如道德和法律;超我遵循的是“至善原则”,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
一般情况下,这三个部分是可以和谐共处的。
但是,在总是追求完美,认为自己很糟糕的人身上,他们的超我体现的太过突出,他们不允许自己轻松和享乐,一旦出现任何不符合那个理想化的自己的形象的时候,他们就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
我的一位男性来访者就是如此,他前来咨询的主要困扰是他很焦虑,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坏人。
一问原因,原来是他一次无意中看了一个色情视频后,脑海里时常会想到视频中的画面,而且越不想去想,就越挥之不去,他认为自己无可救药,怎么可以想这么龌龊的事情,这还是曾经那个阳光开朗的自己吗?这还是家人朋友印象中的自己吗?这跟强奸犯有什么区别?
我们都知道,性是人的本能之一,脑海中会有这样的幻想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这是符合本我的要求的。我们会因为幻想而去强奸吗?超我在这个时候一定会起作用。
看起来,超我和本我是冲突的,所以,自我就显得很重要了,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慢慢的学会不能随心所欲的做事,我们必须考虑现实的作用。在可能的前提下,结合现实,部分满足自己的本我。
但超我太严苛的人,他们不允许本我有出现的时刻,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追求所谓的完美。
其实放过自己,也没有那么难。如果你有这种情况,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觉察一下可能跟什么原因有关。
如果跟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系,我们需要明白,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或许只是希望我们变得更好,并不是真的否定我们这个人,而我们当时那么小,不可避免会把父母的话当真,进而真的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够好的人。但是现在,我们早已不是当时的那个小孩了,我们是有能力跟已经被内化了的那部分去做对抗的。
如果跟我们的归因方式有关系,我们可以尝试慢慢地来纠正自己的消极归因方式,客观的看待自己过失。每当出现类似情境的时候,就提醒自己不要陷入自动化的思维中去,告诉自己,失败未必是因为自己不行,成功也不一定只是碰巧。
如果觉得自己的超我太严苛,那就回到现实,让自我来进行协调,而不是一味地压抑自己本能的欲望。我们不是圣人,我们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我们不必完美,轻松一点,放过自己,又有何不可呢?
记住,对自己好一点,因为我们都值得。
文:冷夏,心理学硕士,深居简出的90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枚,欢迎你来找我谈心~
(更多文章和资料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冷夏谈心)
任何形式的转载需经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