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件事或人物A引发了你的情绪,你的信念或你对事情的诠释B,你的情绪或负面情绪就是结果C。而人们不喜欢上C的时候都会对抗A,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可是我们不知道B是我们唯一可以掌握和改变的因素。而苦苦去追询改变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来得省事省力。
第一章:你不等于你的大脑
当一件事或人物A引发了你的情绪,你的信念或你对事情的诠释B,你的情绪或负面情绪就是结果C。而人们不喜欢上C的时候都会对抗A,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可是我们不知道B是我们唯一可以掌握和改变的因素。而苦苦去追询改变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来得省事省力。
思维认同创造了一系列的概念、标签、意象、词语、判断和定义,阻断了你所有真正的关系。如果思维被正确利用的话,它将是一个超强的工具;但如果利用不当,它的危害则相当大。
无论何时,当你想从你的思维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你能做到吗?你能找到那个停止的按钮吗?
那么是我们的大脑在利用我们。
那么如何从我们的大脑中解放出来呢?第一步骤就是倾听你大脑的声音。不要去做任何的评判。
当你倾听你的思维的时候,你不仅意识到了这种思维,而且还意识到了你在观察这种思维。你也会感觉在这种思维之下或之后的一种有意识的临在,那就是你更深的自我。
除了“观察思考者” ,你还可以通过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这一刻。通过全神贯注,你可以将意识从思维活动中引开,并创造了一种无思维的空白。在这种空白中,你高度集中注意力,但是你没有在思考。这就是冥想的本质。
我们为什么对思维上瘾呢?因为你认同思维,就是你从思维的内容和活动中获取自我的感觉。随着长大在你个人和文化环境的制约下,你在脑海中勾勒出了自己的形象。而这种虚拟的小我,作者在书中称为“小我”。而对于小我来说,当下时刻几乎不存在,只有过去和未来。
当下时刻就是解脱的关键。
我不希望丧失分析以及辨别事物的能力。我不介意学习如何更清晰地思考问题,但我不愿意失去我的大脑。思维是我们拥有的最为重要的天赋。没有它我们将沦为一种动物。
开悟意味着超越思维,而不是下降到思维之下。
情绪是身体对于思维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