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站:郑州
衡阳→长沙→武汉→信阳→郑州
1、梦醒了
人生中第一次看戏剧,虽然它没有让我正式入坑。但我在看戏剧时,像是在做一场美梦。我坐在那里亦或者站在那里,我所看见的一切,我所感知到的我身处的地方,就在眼前的一幕幕戏里。这种感觉很奇妙,似乎我已经没有身体了,我只有一个意识。
意识跟着眼前看到的东西而飘飞,剧情走到哪里,我飞到哪里。
走出《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时,我感觉梦醒了。当时坐在返程的车上,我想要写点儿什么将当时的感觉留下来。最后我只在备忘录写了这样一句话“只有河南给我造了一天的美梦,我走到出口的时候,梦醒了”
2、去到梦中
从住的地方到《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先坐地铁然后换乘公交车直达目的地。这辆公交车要开一个小时多,中途只停几站,很明显就是为景区所配置的公交车,而不是日常运行的。
到了剧场,我才下车就听到了歌声。这个歌声给我营造了一个氛围,将我从公交车上的等待忘得一干二净。后面通过安检、检票进到了剧场里面,发现景区里面也在放这首歌。
歌声在景区的各个地方回响,声音刚好,在人们静下来时,会听到歌声,但和人讲话时又不会被歌声影响到,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检票是在室内进行的,检票完走进去,视野变得开阔。黄土的走道,走道围出来的土地种着麦子。走在这样的黄土走道上,有一种让我静下来的神奇力量。平原之上,蓝天之下,天地之间一切都显得很渺小。同时那种黄土的厚重,就实实在在的在自己的脚下。
要走一段路才能到剧城里面。
进剧城时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很高的黄土碑,周围的黄土刻画着河南省的各个地级市。
大学上课期间,老师讲到过《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对老师具体讲了什么没有太多的感受。但我当时在B站上搜了戏剧城的导演——王潮歌。在手机狭小的屏幕上,我看着那个人的脸,她的谈吐不是那种温柔型的,倒是给我一种很有力量的感觉。
3、梦里有很多活着的人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有三大主剧,十几个小剧目。我看的主剧是《幻城剧场》,在网上更多人会推荐另外两个主剧。《幻城剧场》主要是以介绍河南历史人物为主的,对想要了解河南,对河南历史感兴趣的人推荐。虽然我没有看过几本历史书,但一看到能了解历史,还是提起了我的兴趣。
这个剧讲了河南很多的历史人物,场景设计比较宏大,打造的上下移动场景。
剧刚开始演出时,每一个人都是带有极高的兴趣。但剧到了后面,对整个场景有了一定了解后,感觉这幕剧就是在重复叙述了,有一种在叙述人物中换汤不换药的感觉。而人物之间的串联度不是很强,它不像是看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人能陷入进去;也不像是宏大叙事中有几个线索,让人心痒痒的想要捉住那个线索跟着看下去。
剧看到一半时,我旁边有一个人睡着了。看完演出出剧场时,也听到“我看到一半睡着了”的声音。我看到后面,也有点审美疲劳的感觉,有可能是我没有扑捉到导演给我们的线索。
但我还是觉得看这幕剧是值得的。
《幻城剧场》的这幕戏和剧场内部分小剧场以塑造古人为主的人物戏,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是一个活着的人。如果他们知道有这么多人来追随他们时,他们也会疑惑、也会感激、也会不解。
幻城剧场的演出有一幕戏就是有各种各样的人去看望那些古人,看望的人和被看望的古人有了一段段对话。这些对话很有生活场景,不像是以往我印象中的,我们遇见了一位古人,内心很激动很惊奇,一上来就问一些,争论它生平事迹的未知之谜,随后古人很德高望重的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就这样结束了。
这个剧不是这样的,他们的对话给我一种错觉,似乎古人也很感激我们的记得,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在里面。似乎他就是一个活着的人,和我们每一个人没有多大区别。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以描写人物为主的小剧场,就是《苏轼的河南》。在这场剧里面,他真的活了,不再是我们以往印象中总是豁达的苏轼。或许苏轼在我们印象中的豁达,是经历了一些苦难的豁达。他不去歌颂苦难,他在经历苦难时通过写诗的方式宽慰自己要豁达。
4、我在梦里面和一群人蹦迪了
从小到大还没有试过蹦迪,《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有一个小剧场叫《老库房》。这个剧刚开始时唱了两首歌,剧快要结束时放了一首很嗨的歌,有一个演员在舞台上面引导观众离开座位,进场子中间玩起来。刚开始时,去的人比较少,后来陆陆续续有人去了,我也就跟着去了。
听着很嗨的音乐,耀眼的灯光在晃,跟随着演员的呼喊和歌曲的节奏,大家一起在场子中间蹦迪。我跟着其他人的动作,将手举起来跳。刚开始时,有着氛围的衬托,我跟着人群一起舞动。但跳到后面我感觉到累了。
蹦迪很好,但我不喜欢蹦迪。
写这句话时,我想到了一部电影《好东西》。电影里面小孩儿去学了打鼓并在舞台上打鼓了,但她后面写了一篇作文,说她不喜欢打鼓,还是喜欢做观众。人的一生不仅会遇见很多人,也会做很多事情,有些事情没有做过,我们并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喜欢,所以要去尝试,尝试了后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我可太喜欢小孩儿的表达了,她说她不能撒谎。是的,我不喜欢蹦迪,我也不能撒谎。
也是在这个《老库房》剧场,我遇到了两个本地小男孩。
当时进场时,前面已经进了一大批人,所以靠前的位置基本都被坐了。我想去试试我的运气,在坐满人的前排走道间搜索,说不定能找到一个空位置。当时我经过一个小孩,看见他旁边的还有一点空位置。我问能不能挤一挤,他说坐不下了。我指了指里面说,里面还可以挤一下。和他并排的男孩离他那边的人还有一点空位置。
说完看事情未果,我准备往后面走了。那个小男孩叫住了我,我成功地坐在了他们两个的旁边,那可是第二排的位置。在剧还没有开始演之前,我听他们在讨论下一步要看上什么,但他们没有手机,看不到实时的演出信息。我便把手机借给他们了。
两个很可爱的小孩拿着我的手机在商讨下一步的计划。小的那个饿了想要去吃饭,大一点的想要抓紧时间看更多的剧,并试图用他的理论去说服小的,小的秉持一个原则:不行,我饿了我要去吃。大一点的小孩把手机还给我了后,还给了我一个小零食。
5、梦的营造离不开工作人员,和每一处细小的地方
我很喜欢《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服务,以下根据一天的游览所见列出来:
1、无论是剧场的工作引导员还是剧场看店子的工作人员,对剧场内部剧场位置了如指掌。可能是我的方向感不好,在里面经常迷路。我在里面问路了七八次,可能不止,每一个人都很细心的给我指路,并且都知道怎么走。
2、文创店都写了标识,原话记不到了。大概意思就是说,佛系出售,不强制购买,随意观看,有不懂的问工作人员。反正我当时走进去,倒是放慢脚步逛了起来。
3、为了在看剧时,让观众能沉浸式观影,景区有很多提示,把手机亮度调低,关闭手机闪光灯等
4、景区的一些提醒也很有意思。比如“屋顶离天空更近些”
5、在景区里面的店子里面准备了门票纪念票,免费发放。
6、进入剧场里面,即使不看剧,也可以在里面逛一逛,因为一些场景打造得非常好。
7,从郑州出发就有直达景区的公交车,返程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