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See You

图片发自简书App

I see you,我看见你了。听起来,英文的表达显得更加浪漫,而中文的表达略为平淡。大概是两种语言所用到的字数不一样的缘故吧,毕竟言简意赅总会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不过,意思上它们还是一样的。

我看见你了。我们终极一生,不就是为了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人和事吗?当我们还是襁褓里的婴儿的时候,我们对父母充满着依赖,只有他们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才看见了安全;再长大一点,就像儿歌《找朋友》里说的,找到朋友,看见了欢乐;待我们成年后,我们想见的人是极具独特性的,看见了对方,也就看见了安心;待我们为人父母时,含辛茹苦,孩子茁壮成长,看见了喜悦;待我们年老的时候,白发苍苍,相濡以沫,看见了默契······除此之外,还有自己通过奋斗看见成果,获得成功。

是的,看见的不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还有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看见本不难,难的是看见背后的本质。我们会为一些不能理解的事情感到困惑或者是懊恼,但是当我们学会拨开云雾去看清背后的原因或者驱动力,心中便会多一份释然,方向自然也会更加清晰明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看见之前,应该是寻找。寻找总是茫然的,在热闹的长街上去寻找一个人就会有一种大海捞针的毫无头绪之感。寻找也是痛苦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因而看见之前的坎坷挫折总是难免的。但是寻找最终还是会给我们带来喜悦或者是惊喜,“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或者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还有比这更令人欣喜的吗?

有看见就会有被看见。每当和孩子玩这个“I See You”游戏的时候,拿开遮挡的东西,清楚地看到对方的时候,他总会兴奋地哈哈大笑。因为,看见者与被看见者之间已经有了流动的交流,有流动就有生命力,交流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交流,这是看见的浅层功能。

当然,看见与被看见之间不只是交流。看见的反面是没有看见,所以也会有没有被看见。没有被看见会受一些客观的因素的影响,比如被看见的主体太过于渺小,以至于没有被发现。从没有被看见到被看见,是一个崛起的过程。当然,没有被看见也有其主观的因素,例如不想看见和不想被看见。不想看见的原因很复杂,不想被看见也不简单。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管是哪一种,看见与被看见都涉及到认同和自我认同。当我们资历尚轻的时候,自我认同需要他人认同来支撑,就会因为外界以赞扬为载体的被看见而欣喜不已,从而继续努力,争取自己能看见更多,让更多的人看见。我们把它称为“入世”。当我们资历丰富的时候,自我认识更加客观真实,自我认同感更强,对于得到和没有得到都能以一种平淡的心境对待,心中是平和的,看见得多亦是少,少亦是多,被看见或者没有被看见都是闲事,这时已经达到王维所描述的“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人生境界了。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出世”。入世也好,出世也罢,都是一种生活状态,看似差异很大,细细去思考,两者可能并没有什么不同。

我看见你了,看见实与看见虚,看见表面与看见本质,看见与没有看见,其实都是看见自己。任何事物都是客观事物在个体内心的映射,这个时候的你,就是自己已经接受、还没有接受或者正在发掘的、还没有被发掘的一面。你说,是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看见,深深的聆听。这世间,最难得莫过于有人懂你。 “我懂”,在英文里,有几种翻译,其中有“I understand...
    伍佳虎tiger阅读 5,110评论 6 5
  • 最近在重听武志红老师的专栏,对于关系这一章节中的“你存在,所以我存在”感悟颇多。 武老师分享了他在做咨询时遇到的一...
    写故事的阿夏阅读 3,785评论 4 0
  • 最近在看《武志红的心理学课》,里面讲“关系”的一章。文章里面提到,“我的感受,必须经由你的看见,才开始存在”。当你...
    艾小嘉阅读 3,841评论 3 3
  • 今天下午第四节领,1025班全体教师在数学组办公室对阶段一考试进行质量分析。首先有班主任对班级清况进行汇报,对成绩...
    清华忆江南阅读 1,774评论 0 0
  • 近来常常做一个相同的梦,梦里俺爹俺娘还在壮年,俺娘在厨房炖肉,俺爹在大门边贴对联。 小院里溢满了浓郁的肉香,俺似往...
    一直想飞的鱼阅读 2,880评论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