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09 刘瑜
这两天针对2-3岁的幼儿分别开了两场同一内容的故事会——«鼠小弟的小背心»。鼠小弟穿着妈妈织的小红背心出现了,鸭子、 猴子、海狮、狮子、大马、大象 ……一个比一个大的动物轮番登场试穿小背心,鼠小弟的小背心会变成什么样呢?
故事会开场,我和孩子们仍互相做了自我介绍,一是加深彼此认识,拉进关系,二则起到提醒作用:故事就要开始咯!首先,我出示绘本封面,引导小朋友们认识了故事主人公—鼠小弟,点明了他的小红背心,为后续情节作铺垫。
接着,故事就开始了,我采用的是表演型讲法,并尝试模仿培训时董老师的语气、语调、变声来演绎故事,还借助了道具—塑料袋,果然快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活动过程中,我还请幼儿们也来试穿了“小背心”,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参与感大大加强,整场活动笑料十足。
故事的最后,鼠小弟的小背心被拉的很长很长,完全变形了,鼠小弟又伤心又难过。这时我没有立即翻下一页,而是提问:“小朋友们有什么方法能帮助鼠小弟呢?”孩子们积极热情地想办法,有说:“可以让他妈妈重新给他织一件呀”、“拉长的小背心可以用来做滑滑梯”、“做跷跷板”……真不错,为小朋友们的想象力点赞!
绘本讲完后,我还设计了一个手工环节:为所有的小动物穿上合适的“背心”并涂上颜色。既考验了他们对大小的理解和比较,又提高了动手能力,将整场故事会的氛围达到了高潮。
手工
反思自己这次活动的不足:一是感觉自己在模仿各个小动物的神情动作时不够到位,没有把“有点紧”很好地表现出来;二是由于道具垃圾袋准备的仓促,材质过硬,不易拉伸,穿戴也不太方便,下次可以换一个红色的、便于操作的袋子。以上就是这次故事会的分享和总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