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年人,以少年的姿态活着,多难啊。
前几天,朴树在录音现场演唱送别时泣不成声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让很多人看得心疼。朴树曾说,有生之年能够写出送别这么美的歌词,他死而无憾。他为什么在演唱时难以自己,神色萧索,于他而言,有很多种可能性。只是担心,抑郁症别又犯了。这个求死不得的病,太折磨人了。
朴树的姿态,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被时代变迁裹挟前行的我们,对这样的姿态心生羡慕。那么多人喜欢朴树,除了他的歌好听,除了他音乐里面的清澈、纯粹之外,大众眼中的他是一个脆弱、清高、干净、拧巴的人。他身上的特质被大众合理化,人们爱这个活得孩子气的人。
而朴树在生活中的另一面,不为外人道的那一面,才更像一个真正的少年。
矛盾、严肃、教条、无趣、脆弱,他疯玩过几年,之后又陷入好几年强烈的抑郁状态,远离人群、看什么都不顺眼,把所有的能量全部给了音乐,把所有的负能量留在身上。然而承受不住一点点别人对他音乐的不以为然。
据说他曾经让记者帮助他发表过长信,就因为在网上看到了对他音乐才能的否认。听不进批评,夸大情绪,钻牛角尖,青春期的孩子多少都是这样的。他一直活在孤僻的青春期里,他住的离群索居,不和人交流,认定了无人沟通对话。
不再以孤独为美,不做冷漠的人。我发现我看到了我从未看到的世界,我成为了一个全新的人。我一直相信等我老的时候,我能变成一个非常可爱的老头,让人舒服的,特别放松的。
44岁的朴树在南京演唱会上说出了这段话。
也许某一天,他会如愿变成一个可爱开朗、坚硬随和的老头。但在这一切发生之前,朴树还是如你所见,拧巴的挣扎的活在不断的自我审视之下,然后慢慢的去接受自己。
自我审视,这是少年人才会有的姿态。成年人,喜欢高高在上,喜欢评判,喜欢划分异己。成年人,连看清自己的勇气都没有,何来接受自己。
那个年代的爱情是被禁锢的,平凡的英雄是被歌颂的。可平凡的英雄能不能爱呢?能不能追求异性呢?为什么年轻的英雄追求爱情就是罪?
周五晚看了芳华,特别美,特别无奈。右边坐了几位40岁朝上走的中年女子,看哭了眼眶,我猜是因为回忆。
最坏的时代,最好的青春,确实值得缅怀。
左边的人和我私语,那个年代的人心中才有信仰啊,为了集体,为了他人,无私奉献。我莞尔,那不是人的信仰,那是时代的信仰。那是大时代下试图证明自己的人的信仰,它属于时代。
那个时代,不允许人性。所以我说,那是最坏的时代。
有人想改变命运,却堕入更深的深渊,推她下去的,正是那个貌似可以扭转命运的预言。
有人想做个平凡的英雄,却一朝被弃,无人施以援手。
在那个年代里,有人毁于不可谈论的情欲,有人毁于群体对弱者的迫害欲。两个人都被集体驱逐,一点点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社会阶层在任何时代都没有发生裂变。无数个青春的个体按照原有的轨迹往前行走着。有时候因为动荡,她们看起来靠的很近,甚至互相依偎,可毕竟不会是同样的轨道。再靠近,也是各有各的命运。
抵抗命运,抵抗时代的洪流;以一己之肉身如何抵抗得住?
看电影的时候,居然又想起了朴树。
一个复杂又矛盾的少年,在眼下这个更好的时代里,依旧选择了一种更艰难的活法。
靠着一些天赋,靠着一些执拗的孩子气,依靠着对社会的愤怒和依赖,依靠着自知和审视,来来回回的认清了自己,坚持的成为自己。
我喜欢朴树,是喜欢他身而为人的那种原始感,拥有思考的能力,拥有不服的勇气。
昨夜这幅画,心中想着少年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