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关于复利的名言,叫做:“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据说这句话是爱因斯坦说的。
其实,爱因斯坦到底说没说过这句话,没有任何权威资料可以考证。
不过,复利的威力,确实不容低估。
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位国王与大臣下棋,棋盘上一共有64个格子。为了增添游戏的趣味性,国王主动提出与大臣做出赌约,如果大臣胜利,满足他的任意要求。最终,大臣取得了胜利,要求国王在第一个棋格放上1粒麦子,第二格放2粒麦子,第三个则放4粒麦子,每一个次序后的格子后的麦粒都是前一个格子麦粒数的倍数,直到第64个格子放满为止,到最后国王发现这时候麦粒数目已经是天文数字,全国的麦子加起来都不够。
既然是听故事,就不需要非要求证是不是真实。我们只关注这个故事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复利的威力很强大。
不仅是这个故事,还有很多关于复利的说法,比如300年前一个荷兰人24美元买下曼哈顿岛的事情,有人说他赚了,因为曼哈顿如今价值很高,但有人说他亏了,因为如果他用这24美元投资300年,可以买下10个曼哈顿岛。
再比如,有人说巴菲特的资产以前增长都很缓慢,但是最近十来年成倍增加,就是因为他懂得复利。
还有人说,荷叶开满池塘需要28天,但开满一半需要花27天,病毒的复制也是这个道理,他们都走的复利增长模式。
所以,这么多的故事,都是以此来告诫人们,在等待成功的路上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性子。复利的效应,成为了很多人在成长路上的安慰剂。
于是,很多人如果没有改变,就会告诉自己说:成长不是线性的,而是螺旋形的,就像复利增长一样,刚开始很慢,后面就会很快,我现在没有改变是正常的,终有一天会爆发。
但是,事实一定是这样吗?你可能没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地主在荒郊野外迷了路,被附近的一位农民救下。地主问一贫如洗的农民:你想要什么,我会尽量满足你的愿望。
农民想起自己很久没有吃饱饭了,想让地主多给他一点米,结果他想起了大臣跟国王的故事,心想,直接找他要太多米,他不一定会答应,并且对我来说太不划算了。我要学学大臣,憋个大的,到时候他就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于是农民跟地主说:你今天给我一颗米,明天给我两颗米,后天给我四颗米,每天的米都比前一天的颗数多一倍,连续给我一个月,这样可以吗?
地主还以为农民会狮子大开口,结果见这事这么简单,爽快答应道:完全没问题,我让我的仆人每天如约给你送来便是。
地主如约给农民米,第一天、第二天、农民苦苦撑了10天,终于撑不住,饿死了。
故事版本有很多,你不必纠结细节和出处。
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复利这个东西,在很多前提下,会失去效果:
比如,如果你是创业的人,你要先活下去,再谈扩张,先有第一批铁粉,再谈裂变。
比如,你喜欢学习,你得明白自己为了什么而学,再谈怎样学。
比如,你希望在自己的行业精进技能,你得知道,1万小时定律不适合工具人。
再比如,有时候空有一身本事,如果离开了平台,可能你什么都不是。
......
总之,我时长会自省,什么时候,我也是那个盲目模仿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