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书

姐夫用心良苦,为了让下一代多读书,在大家庭群里大肆提起我爱读书爱学习的旧事,还把我在老家公众号上的几篇旧作发了出来。一通“彩虹屁”,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大家庭要持续传承富厚日新耕读文化精神呀,姐夫的大声疾呼如同狂风中的呼喊,刚出来一点声音,转眼就被吹散个干干净净。年轻人似乎对此并不感冒,并不认为读书写作有多么重要和了不起。也许在他们眼里看来,现在写个东西找人工智便能轻松搞定,AI有求必应,操刀立就。谁还傻乎乎地一本书一本书啃,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学呢?代价也太大了点,成效也太慢了点。

如今的社会,能赚钱是第一位,能过上好日子才是王道。倘若你每天捧个书,还会被说成书呆子,嫌弃你不会动脑筋去谋路子。这样的环境下,想要多读点书,也是难。更何况各种娱乐活动外界诱惑也多,身边人刷着手机视频笑声连连,恐怕你也会坐不住,忍不住成为手机控短视频奴。

不过呢,时代虽然变了,好的传统还是有必要多传承和坚守。《曾国藩家书》中就有:“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训诫,彰显了曾国藩在教育后代时对读书的极高重视。他曾在家书中明确表示:“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元代王冕《耕读轩》:“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明代徐勃《过荆屿访族兄文统逸人隐居》:“半榻暮云推枕卧,一犁春雨挟书耕”。

一直喜欢“晴耕雨读”这四个字,理解为平时大家上班努力挣钱养家糊口,到了下班或者周末、节假日等空闲时间,就可以抽点时间出来好好读点书。多读,可以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增加知识储备,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多写,可以锻炼你遣词造句,上下文呼应连贯,同时对你在单位写个发言材料、写个新闻报道稿、写个年终总结也是大有裨益。

有人说这年头都是用手机,谁还愿意捧起书本读书拿起纸笔来写字呀?作家阿来倒是给出了很好的建议,他经常在手机上阅读。“网上提供的阅读素材真的很丰富,相当于一个移动图书馆。”有人提到,很多人通过手机阅读的多是娱乐或者消遣性质的东西,阿来说,“这主要是看个人的选择了。其实手机上也可以进行很系统很严肃的阅读,就看你去不去找,愿不愿读了。互联网、移动终端的盛行,只要利用得当,对阅读其实能带来很多便利。比如说我,经常出差,只要有信号我就在手机上读书。我爱读史书,但史书有很多卷,要天天背身上,不太现实。这一两年我在手机上读《二十四史》,去年读完了《元史》,今年计划读完辽金、西夏史。此外,认认真真读完了《全唐诗》,还读了不少围绕《全唐诗》的各种古典或现代的批评文章,接下来要读宋词了。读这些东西,其实也是一种享受,我不是苦巴巴在读。”

古人云:“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别人说好,你不一定相信,自己试一试就能见分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