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发展心理学 - 第三节 - 心理舒适区 :熟悉的应对方式(2018-11-15)

勇敢的放下熟悉的控制感,敢于让自己失控,只有这样才有机会改变

一、所学

逐步进入改变状态,触及改变的本质

  • ----> 改变 = 新经验的好处 * 反复持续强化 = 新习惯
  • ----> 必须 真正 走出 心理舒适区
  • ----> 心理舒适区 = 熟悉的应对方式
  • ----> 走出心理舒适区 = 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
  • ----> 应对方式 = 如何处理生活中那些困难的事情: 1. 对具体事情;2. 对内心的情绪。
  • ----> 心理舒适区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控制感
  • ----> “控制感”是每个人的基本需要,也是人安全感的来源。人大部分的应对方式,最初用来应对焦虑。
  • ----> 对焦虑感的回避 和 对控制感的需要,会让情感大象重新回到它所熟悉的应对方式上来
  • ----> 心理舒适区让我们用自己的应对方式去建构生活,而不是根据生活选择一种合适的应对方式。
  • ----> 对控制感的渴求,让我们难以改变。
  • ----> 鼓起勇气,勇敢的放下 熟悉的控制感,敢于让自己失控。

真正的心理舒适区 是我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
走出心理舒适区 是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

二、所思

1. 觉知我的心理舒适区

认为自己口头表达能力不好,所谓刻意练习时遇到负反馈,感受挫折,导致更加不愿意去练习表达,躲避公众演讲的机会。即便有时或主动逞强、或被动的上台演讲,缺乏准备导致必然的效果不好。
但这时,会自我心理会安慰自己说:是准备不充分,而不是能力有问题,回避演讲失败的核心问题 "思想逻辑有缺陷,瞬时语言组织能力不足"。就是说在演讲能力上,我的系统二缺乏锻炼,系统一不足以支撑一个有质量的演讲。
我学习过结构化思维,了解所谓的金字塔原则,但是缺乏刻意练习。

逃避在事实上承认自己表达能力(思考力)差,由此产生的焦虑感。

2. 如何破解这个恶性循环。

  • 确信演讲表达能力对我的重要成都;
  • 练习基本功(结构化思维、基本的说话技巧等等)
  • 利用好每周的公众演讲机会,放下心理包袱,寻求反馈,有成效的进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昨日反思 1,跟合伙人对账 2,简单了解公众号各功能 3,训练营的公众服务号注册 4,对公账户的网银版尝试,还有些...
    追风cc阅读 689评论 0 1
  • 这部小说是自己在2012年写的,算来已经是六年前的事情。那时候,是我性情的一个转折期。所以这也算是一段记录,关于自...
    元路阅读 1,77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