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宝宝3个多月,本该今年2月17日打出生后的第三次疫苗,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一切事情都变的要缓一缓。谨记在家隔离不出门的标准,不给国家添麻烦。
区卫生院有微信群,有什么最新疫苗动态,医生都会群里进行第一时间通知。3月份,随着国内疫情逐渐稳定,区域内的接种疫苗活动一点点开展起来。首先通知接种的是在疫情阶段出生、且没有在卫生院打过疫苗的宝宝。像我们这样的小月龄宝宝紧跟其后,被安排在了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
小米出生到现在一直都在屋子里呆着,刚开始是冬天冷,不敢带出院子遛弯怕被冻着。后来疫情下更是一直和大人们宅在家里,充分自己隔离。这次算是出远门了,坐在车里,看着车窗外不时飞驰而过的汽车,道路两旁刚刚冒绿芽的灌木丛、开满花枝的粉红色桃花,眼睛都不够用了,好奇的看呀看。外边的大世界对这个小小的人儿来说实在是太新奇了。
我和孩爸提前达到,在一楼入口处登记,量体温、然后扫二维码,跳出来的手机窗口会显示出近期活动的区域,给工作人员看下确认是在本市范围内,这算是度过了第一重检查。不得不感慨,现在的科技真是发达,通过手机检测就能确定持有人的活动动态。
为了避免人员交叉感染,每位打疫苗的宝宝间隔10分钟到20分钟不等,且只能有一个家长带宝宝进入。在做了几秒的踌躇后我还是填上自己的信息。我从小害怕打针,现在虽然已经这么大了,但是面对打针,我也是害怕的,不仅给自己打针害怕,看给别人打针也感同身受一般。又一想,自己都是当妈的人了,宝宝打针更害怕,我更应该陪着他,如此便说服自己。
上楼拿出疫苗本和自己准备的签字笔,再次确认信息并签字,就在楼道等待,这个时间段且仅有我一个人。
小米第一次来这的时候还是年前,算是第二次打针,刚刚1个多月的宝宝还不知道针为何物,当然刚出生的时候在医院也打了疫苗,那时候才1天,他应该没什么印象了。看着这个陌生的环境,他变得不安哭闹起来。在楼道抱着他唱儿歌听,大夫在屋子对我说,只能在指定的椅子那里,不要在楼道晃。特殊时期,医护人员的防护做到真的很到位,对大家都好。
终于轮到我们了。一共有两针,腿上一针,胳膊一针,我是不敢看的,那个尖锐而冰冷的针头让我全身不舒服。因为生完孩子腰酸疼,所以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婆婆帮忙看孩子,好让我养身体,所以帮宝宝退衣服也是手忙脚乱。今天室外温度有20度,室内更高一点。小宝哭的时候,我更是急出了一身的汗。我用力抱住他,不让他乱动,针头还没接触皮肤,他便大声哭起来,打针的时候音贝更是高了八度。大夫很有经验,快准狠一气呵成,省的宝宝受罪。
之后就是在对面的观察室呆半个小时,看宝宝对药物是否有排异反应。这时的小米还处于打针的痛苦中不能自拔,红着小脸,张着嘴巴大声地啼哭。出门到现在一直带着帽子,哭闹过后我怕他太热,便把他的帽子摘下来,将这个小小的人儿搂在怀里,一遍遍哼着儿歌哄他安静下来,没一会儿他哭累了便昏昏沉沉的睡着了。
大概15分钟后,又一位妈妈抱着刚打完针的宝宝进观察室里来。医生也跟着进来看了一眼,发现里边的我,赶紧对那位妈妈说,那你跟我来另一个房间吧。看来医院的防护想的真很周到,观察室里每次只能让一位妈妈和宝宝停留。终于半小时的观察时间过去了,医生看宝宝没有异样,对我说可以回家了。然后又告诉我出去的时候从另外一个门口走,这样就和入口处刚进来人完美错开,避免交叉。
回家的路上,哭闹累了的小米本来就睡着了,在车子行驶中的晃动下睡的更香了。
回来之后还是有很多感慨,卫生院的医护人员考虑的真很周到,多重安全防护考虑,做到为每个前来接种疫苗的家庭负责,在疫情还在蔓延的今天冒着风险在岗位上工作,非常可敬,为他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