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楼下有一块儿童活动区域,地方挺大。有好几棵大树,枝繁叶茂,每棵大树的粗大树干外围都用水泥做了一圈平台,平台呈五边形,约六十厘米高,每条边有四五十厘米宽;而平台与树干间填土种了一些小植物;往前两、三百米处是一条小河,微风徐徐,是很好的纳凉处。即使蚊子不少,可也没能让纳凉的人舍得放弃,去另找他处。
夏天的傍晚,淡蓝的天幕,太阳强撑着最后一丝残余的力量将周围的云彩渲染成红色、粉红色、紫色,反而让天空多了一丝梦幻的色彩。
大人坐在平台上,小孩子就喜欢在周围跑跑闹闹、玩沙、滑冰、踩自行车。而最受欢迎的恐怕是有的几根高度为两米左右的不锈钢杆子。有的孩子一放学后,书包一扔,就迫不及待,哧溜一下向上爬,眨眼就爬到杆顶,还会在杆底的横杆上吊上一会,一前一后地摆动着,幅度越摆越大,看得一旁的大人胆颤心尺。胆特别大的,还会爬杆爬到一半时,将肚子紧紧贴着杆、双脚紧夹着杆,然后,张开双臂,脸上透着股调皮劲,向周围的人得意地使眼色,仿佛在说”你看我呀,你看我呀!“。
有时候,有一、两岁孩子看别人爬,跃跃欲试,也颤颤巍巍地走上前去,准备要爬。保守的奶奶看见了,连跑过去,轻轻地打掉他的小手,嗔道:”这也是你爬的?去去,等我们长大了点,再爬?“孩子不乐意,又抓杆。奶奶一把抱起,“说了你也不听,走,我们走,不在这儿玩了!”说着,就一把抱走孩子,快速要离开,孩子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杆子,双手朝着杆子方向,向是要让人抱一样,身子不停地左右挣扎着,可身影却越走越远,哭声也越来越小。
有的孩子虽小,但有更开明的年轻爸爸带着。孩子小,手脚没力,爸爸就把孩子把到杆子一半处,用一手手托着孩子小小的脚丫,一手扶着孩子的背,一点一点向上推,孩子开心极了,不停地回头看爸爸,嘴角咧地老开。爬到顶上,爸爸又双手掐在他腰间,孩子双手抓着杆子,“咯咯”地笑着;夕阳西下,年轻的爸爸,扬着头,眼睛和善地看着自家孩子,坚毅的下巴显得特别柔和、有光泽。
还有的孩子,不会爬,看到别的孩子在爬,也想试。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于是,他就静静地呆在一边,看着别的孩子灵巧而熟悉地爬杆。他看着爬杆孩子的手,看着脚,眼睛一眨不眨。估摸着差不多了,他又到过去爬,脚在试探着使力,感觉不对,又落下,又使力,还是不对。他又跑到一旁去,继续观摩。感觉好像差不多了,他又想去爬,可三根杆子都有人爬,他就左看看,右看看,一等杆空出来了,他又飞速跑过去,生怕又被占用了。他双手紧抱杆,往上用劲一跳,借着向上跳的劲,两膝盖内侧紧贴着杆,两脚掌牢牢抓杆。借着手劲,两腿的力,以及脚掌与杆间的摩擦力,一步一步,他果然可以往上爬了。那满足劲,开心劲,得意劲,远远隔着,旁人都能感觉出来。一个晚上,只要那杆空出来,他就插空跑过去,爬上两次,爬累了,就又跑到一旁休息,看别人爬。
我们家两孩子也特别爱在这儿爬杆子,那灵巧劲儿,在这里总能得到特别的展现。如果有人观赏,表扬,她们更是洋洋得意,爬的速度更快了。爬得多了,她们还爬出了新花样。
有一次,她们捡到了几条特别长的塑料带子,可能是旁边有人施工扔下的。她们开始先拔河,拔着拔着,她们就一屁股坐成了地上,带子断成两节了。她们将其中一条带子的两端,分别绑在腰间,一人绑一头,然后两人先后就同爬一根杆,由于带子并不长,所以两人几乎脚贴着头地爬,而且频率还得保持相对一致,否则上面的人被下面的人牵制,无法向上爬。而人又贴着人,抓手的地方也还得有讲究,不然不好使力。看着她俩那样,一边协商,一边调整,缓慢地往上爬。爬了两遍,默契度提高,爬的速度几乎与一人爬时一般无二,蹭蹭地往上爬,让旁边的大人看着直赞叹。
过了一会,她们又把一根带子给旁边看着她俩玩的、年龄比她们还大点的小姐姐,比划着教她们玩,那认真的表情,像个小老师似的。两个姐姐也学她俩玩,可是,怎么也爬不上去,要不就是下面的那个人一下就掉下了,上面的也没法再爬;要不就是手没地方搁,怎么放都觉得别扭。两个姐姐试了好几回,都没有办法爬上去,只能立在一旁、一脸羡慕地看着她俩玩杂耍。
几根杆子带来的乐趣,是我们成人无法想象出来的。几根杆子,就像是孩子们的秀场,他们在这里轮流展现着他们的力量、勇气、创意,展现着父母对他们的爱以及他们一直向前的成长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