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觉出汗多是生病了吗?哪些情况会引起宝宝晚上汗多?

宝宝在睡眠中出汗是常见的,并非都是体质虚弱、身体有病的症状。不少家长认为宝宝体质虚弱,因而虚汗不断。其实,有相当部分的宝宝是生理性多汗。宝宝爱出汗分为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我们一起看看,如何分辨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

一、什么是生理性多汗?

是指宝宝子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

二、生理性多汗的反应:

1.生理性多汗,多见于头和颈部,其以额部居多,胸背部也可出汗,常在入睡后半小时内发生,常常1到2个小时左右,一般要在进入深睡时,出汗才会逐渐减少。

2.家长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小儿的最佳环境温度,喜欢给宝宝多盖被,捂得严严实实。宝宝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而且又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代谢非常旺盛,再加上过热的刺激,只有通过出汗,以蒸发体内的热量,来调节正常的体温。

3.婴幼儿期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加上小儿活泼好动,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后也不得安宁,所以入睡后头部也可出汗。因为儿童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期,神经系统功能发育还没有完善,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较高,如果白天活动多,尤其是傍晚活动过度,加上晚饭丰盛,就会导致体内温度升高,入睡后体内温度仍然不能降到正常水平,就通过出汗来蒸发体内的热量,以调节体温的恒定正常。

4.小儿在入睡前喝牛奶、麦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会引起出汗。有的家长在宝宝入睡前给其喝牛奶、麦乳精等,小儿入睡后机体大量产热,主要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

5.另外,如果环境温度增高,又没有及时给孩子减少衣服,甚至晚上上床后也不安分,就更容易出汗。室温过高、或保暖过度也是小儿睡眠时出汗的原因,可以给宝宝减少衣物或适当开窗通风。

生理性多汗,家长不必过于担心,这只是宝宝生长过程中一种生理现象,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逐渐减少

三、什么是病理性出汗?

是指宝宝安静时或晚上一入睡后就出很多汗,汗多可弄湿枕头、衣服,称之为"病理性出汗"

四、病理性多汗的反应:

1.活动性佝偻病

一岁以下的婴儿多汗,若缺少户外活动不晒太阳,没有及时添加鱼肝油、维生素D、钙粉等,父母则应观察宝宝除了多汗外,是否伴有佝偻病其他表现。

①佝偻病表现:

为入睡后的前半夜,小儿头部明显出汗;夜间哭闹;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婴儿经常在睡觉时摇头与枕头摩擦,结果造成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环状脱发,医学上称之为“枕秃”,乒乓头(枕骨处骨质变软,似摸乒乓球的感觉);方颅(前额部突起头型呈方盒状);前囟门大且闭合晚等。

如果出现以下显现,父母应带宝宝去医院就医,只要及时服用治疗佝偻病的药物佝偻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就会自止。

2.小儿活动性结核病

假如小儿不仅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数是疾病的表现,最常见者是结核病。

①结核病表现:

结核病的病儿白天活动时易出汗称为虚汗,夜间的出汗称为盗汗。同时有胃纳欠佳、午后低热(有的高热)、面孔潮红、消瘦,有的出现咳嗽、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化验血液,血沉值增大。往往有结核接触史,如家中老人、父母或保姆患有结核病,如怀疑孩子感染了结核,请父母尽快带宝宝去医院就医,应做肺部X线检查或做结核菌素试验以便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3.低血糖

往往见于夏季天热,宝宝出汗多,夜间不肯吃饭,清晨醒来精神萎靡。患儿表现为难过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大汗淋漓、四肢发冷等。

4.其他疾病

比如积食。胃不安则卧不宁。小孩子多数都是因为吃太多引起的不舒服,如果大便很多,或者便秘,吐奶次数也多,就可能是积食或者消化不良。

宝宝晚上睡觉多汗,还有可能与缺钙、体质虚弱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甲亢、伤寒、败血症、类风湿病、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或血液病等有关。

病理性出汗除了出汗多以外,还有其他疾病症状表现,孩子父母需要仔细观察,以便为就医做好准备。

五、其他原因,如喂养不当

当然除了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以外,体质弱的小儿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吸收不良而发生营养不良,也可能导致宝宝常常在白天活动时,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状出汗。喂养不当造成的出汗,需要注意调整喂养方法。

当宝宝出汗多,家长们不要马上怀疑宝宝是不是生病了,应该仔细观察宝宝出汗的时间和部位,并观察宝宝是否有其他疾病症状出现,然后在根据宝宝的情况进行处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