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上海,秋高气爽,蓝天白云,秋风微凉,生活继续。临近中秋,恰好周末,三天小长假。儿子刚刚工作,做六休一,中秋在岗,周三休息。疫情期间,不得离沪,父母那里只好等十一国庆节了。
提上月饼就看望与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上海阿姨和姨父。我和阿姨姨父自94年相遇,迄今已翻过了27个年头,有缘人总是有缘人。03年阿姨、姨父和我买在了浦东的同一个小区,我们是前后楼,我家的厨房正对着阿姨家的客厅,有时阿姨家烧好吃的,一招手我们就去了。08年,阿姨的儿子结婚购房,阿姨卖了我们小区的房子,贷款在新江湾城和浦东大道买了两套房子。几年后为了照顾孙子,浦东大道的房子置换到了杨浦区。阿姨姨父住在新江湾城,他们和亲家轮周照顾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平时儿子、儿媳在阿姨姨父家里吃好晚饭,看着小孩做好功课,九点左右小两口回控江路休息。一晃十二年过去了,老两口一个七十有余,一个近70岁。
他们年纪大了,儿子、儿媳已是四十岁的人了。小两口在单位都是中坚力量,现在俩人的儿子进了初中,女儿上了幼儿中班,晚上需要父母陪伴孩子学习。商量后决定,阿姨、姨父搬到控江路的一室一厅,儿子一家四口安居在新江湾城,平时阿姨他们老两口和亲家轮周去接小孩放学,买菜烧晚饭。吃好晚饭收拾妥当他们回自己家,周末儿子一家四口自己烧菜过日子。结婚十几年,他们从今年九月开始菜真正地自己开火灶过日子了。想想这小两口实在是有福,结婚生子养育孩子都是双方父母操持,他们会友品茶、卡拉欧克、电影聚会样样不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乖巧听话,着实讨人喜欢。
还没下车就看见阿姨、姨父已在车站等我了。道路两边都在修路,尘土飞扬,脚下坑坑洼洼。步行十分钟左右,进到阿姨家,房子虽小一点,装修的格局温馨时尚。两个老人住恰到好处,周围交通十分便利,公交地铁齐全,楼下的大桥三线直达浦东。这里距离我家只有三站,超级方便。我单位门口一部公交到阿姨家楼下,阿姨姨父笑着说,以后下班直接来他们这里改善伙食。我们直呼真是缘分,兜来转去,我们还是近在咫尺。
阿姨姨父对我是没得说,暑假我因脚扭伤在家静养,他们不顾高温酷暑三次到我家买菜烧菜。知道我喜欢吃面试,今天阿姨特意包了牛肉玉米饺子,同时还做了炒面,买了我爱吃的熏鱼和鸡块。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一家四口一起过来吃饭,看着他们其乐融融,阿姨姨父开心的笑容,我想阿姨姨父他们可能房子是小了点,但是他们为孩子的付出是值得的。阿姨姨父心地善良,又肯吃苦肯付出,对儿媳强过对自己的儿子,阿姨绝对是一个明事理、大格局的婆婆。
吃好中饭,大家一起聊天,不由地聊到了我家儿子。儿子今年八月份工作,刚刚谈恋爱。我的将来跟阿姨应该很像,我现在自己住的这套房子给儿子结婚,我和先生住小两室,我开玩笑地说,‘儿子结婚,我和他爸回到解放前了。’在上海打拼了半辈子,也只是给儿子准备了一套房子。如果早个几年有这个想法,紧一紧贷款买套两室一厅就完美了。十年前某人固守着他那个年代的思想,谈恋爱不花钱、结婚无房无车,父母不用补贴一分钱。因此他坚持认为他的儿子也应向他一样全靠自己打拼,成家立业,买房是他自己的事。随着房价的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涨,某人发现无房无车,儿子结婚是不现实的。中环的二手房要八九万一平米,两个工作一般的上班族年轻人何时能买上房,即便付了首付,一个月几万的房贷有多少年轻人承受得起呢?
迫于现实,6年前我们买了一套小两室。一线城市居高不下的房价和孩子高昂的教育成本套住了两代人,我们这代人本以为退休了,儿女成家了,我们就可以逍遥地过自己后半辈子的生活了。没想到现实的残酷让你有点望而生畏。暑假我的一个同学说她孙女幼儿小班,亲家是云南的,帮不上忙。她周日至周四住在儿子家,全职免费的保姆,洗衣打扫卫生、买菜烧菜洗碗、接送孙女幼儿园,着实辛苦。另一位闺蜜好友因为刚退休,她的女儿怀孕生子,她负责照顾女儿、外孙,一时不适应,导致精神焦虑抑郁,看医生吃药一年多了,最近情况有较大好转。
我庆幸国家暑期出台了‘双减’政策,目前小学和初中的老师叫苦不迭,每天到家累的直接躺平。我想五年之后,应该可以看到教育乱象的好转,十年过后良好的教育框架应该基本成形,那时父母的焦虑会明显减轻,心态趋于平和,老师的劳心伤身也会得到解决。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应该会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哈哈,我也会好好享受天伦之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