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任性过生活》简记

若是在半年之前看到这本书,或许我不会去翻看它。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来,我不是特别喜欢这个题目,说不清楚不喜欢哪里,就如同不太喜欢“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之类的句子一般。

二来,我没听说过蔡澜。记不得哪天在哪里看到一片推文,提到蔡澜开通微博评论功能,并每一条微博都给予回复。当时并不知道蔡澜是谁,也不记得当初什么动机促使我去点开那篇文章了。看过后对蔡澜这个名字有了印象,而且对他的“定期开通微博评论,并逐条回复”的方式感兴趣,他的回复也都很有意思。于是对这个人有了了解的兴趣,想着哪天找来他的文章看一看,但兴趣仅止于此,每次去图书馆还是给忘了。

最近去浏览“心理学”类书籍的书架,看到了这本书,因为作者是他,所以才拿来看了看。坦白讲,这本书的封面对我的吸引力起了很大作用。

在图书馆里把这本书大致看了看,看后有种被他“洗脑”的感觉。多多少少会被他感染几分“潇洒任性”。当然,我想,我内心深处应该也是有几分他身上的潇洒和任性的,否则不会看了几篇文章就被洗脑的。

我没有借这本书,因为我觉得它是一本可以考虑买来一直翻看的书,所以就没有借回来。想把它买回来是因为,像是把它当成某种“加油站”,当感觉有困惑或有桎梏时拿来打打气加加油。

关于本书的内容和观点不想做过多评论,因为我并没有很深入很详细地品评它,我希望可以有一天把它放在手边。写不写得出来精彩的读后感不重要,只要它的观点可以被我吸收,给予我前行的力量,即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