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杀三士
“二桃杀三士”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讲述了齐国丞相晏婴用两个桃子巧妙除掉三个功高震主的勇士的故事。
典故背景
春秋时期,齐景公身边有三名勇猛善战的武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赫赫,但逐渐居功自傲,不把君臣礼仪放在眼里,甚至对晏婴也不够恭敬。晏婴认为他们可能威胁国君的权威,便建议齐景公除掉这三人,但直接动手会引发动乱,于是设计了一个巧妙的计谋。
晏婴让齐景公召来三位勇士,端出两个珍贵的桃子,说:“你们三人按功劳大小来分这两个桃子吧。”
公孙接抢先说:“我曾搏杀猛虎,保护国君,功劳最大!”拿了一个桃子。
田开疆接着说:“我率军击退敌军,开疆拓土,功劳更大!”拿了第二个桃子。
古冶子大怒:“我曾跳入黄河斩杀巨鼋(大鳖),救国君于危难,我的功劳最大!你们竟敢抢桃?”拔剑指责二人。
公孙接和田开疆听后,觉得自己的功劳确实不如古冶子,却抢先夺桃,是贪功无耻,于是羞愧自刎。 古冶子见二人因自己而死,悔恨交加,也拔剑自尽。
就这样,晏婴仅用两个桃子,就让三位勇士自相残杀,兵不血刃地解除了威胁。
成语寓意
1. 权谋智慧:晏婴利用人性中的争强好胜和羞耻心,借刀杀人,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手段。
2. 骄狂招祸:三勇士因居功自傲而落入圈套,警示人需谦逊谨慎。
3. 讽刺内斗:后人常用此典讽刺因小利而自相残杀的行为。
后世引用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感叹忠勇之士被权谋所害。 现代多用于形容用计挑拨离间,使人内部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