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学一成语17

二桃杀三士

“二桃杀三士”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讲述了齐国丞相晏婴用两个桃子巧妙除掉三个功高震主的勇士的故事。 

典故背景

春秋时期,齐景公身边有三名勇猛善战的武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赫赫,但逐渐居功自傲,不把君臣礼仪放在眼里,甚至对晏婴也不够恭敬。晏婴认为他们可能威胁国君的权威,便建议齐景公除掉这三人,但直接动手会引发动乱,于是设计了一个巧妙的计谋。

晏婴让齐景公召来三位勇士,端出两个珍贵的桃子,说:“你们三人按功劳大小来分这两个桃子吧。” 

公孙接抢先说:“我曾搏杀猛虎,保护国君,功劳最大!”拿了一个桃子。 

田开疆接着说:“我率军击退敌军,开疆拓土,功劳更大!”拿了第二个桃子。 

古冶子大怒:“我曾跳入黄河斩杀巨鼋(大鳖),救国君于危难,我的功劳最大!你们竟敢抢桃?”拔剑指责二人。 

公孙接和田开疆听后,觉得自己的功劳确实不如古冶子,却抢先夺桃,是贪功无耻,于是羞愧自刎。  古冶子见二人因自己而死,悔恨交加,也拔剑自尽。 

就这样,晏婴仅用两个桃子,就让三位勇士自相残杀,兵不血刃地解除了威胁。

成语寓意

1. 权谋智慧:晏婴利用人性中的争强好胜和羞耻心,借刀杀人,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手段。 

2. 骄狂招祸:三勇士因居功自傲而落入圈套,警示人需谦逊谨慎。 

3. 讽刺内斗:后人常用此典讽刺因小利而自相残杀的行为。 

后世引用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感叹忠勇之士被权谋所害。  现代多用于形容用计挑拨离间,使人内部争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成语典故: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 ...
    WF王凤阅读 2,045评论 0 0
  • 成语出处: “二桃杀三士”是汉语中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此典故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
    正者无悔阅读 636评论 0 6
  • 我的家乡,齐国故都—临淄,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从今天起,想写一些与我的家乡有关的文章,向大家介...
    小雨康桥阅读 1,868评论 0 1
  • 一箭双雕 【典故经过】《隋书·长孙晟传》记载:北周宣帝时,西北的突厥国王摄图要求通婚,宣帝派长孙晟协助宇文神庆护送...
    為妳垨侯阅读 816评论 0 1
  • 版本一:那是齐景公时期。齐景公已经是晏子服务的第三个国君了。此时的晏子经过多年的官场摸爬滚打,在齐国的地位是相当的...
    付海霞_3107阅读 21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