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阅读这件事拆解出来看, 那么,打开书就是第一步。

天霾的不像样,突如其来的阅读渴望,带着身体走进书店。

选书,买书,5分钟。再选一本现场读的,假装自己占个便宜。

点一杯冷饮,选一个角落,带上耳机,无打扰两小时阅读开始。

上次完整无打扰两小时阅读是7月份,此后再也没有。

一是因为忙,二是突然就没了那种心境。

一种本属于你的东西,突然间就再不属于你,总归让人失落。

但是,就在今天。

回家路上,脑海蹦出一个想法,现在,马上去书店。

这是很奇怪的,家里是有还未读过的书,为什么要去书店呢?

回过头,进行思维复盘,思考要去书店的想法产生的过程。

(去思考自己思维是怎么产生的这个行为,很多人是没有的,这个能力是可以锻炼的,一切行为是自己思维的产物,值得每个人认真对待。)

一个声音在说你该看书了,回家你是不会老实的。

你缺失了的阅读体验,现在可以去拾起并强化回来。

每个人所需要的阅读和创造环境是不一样的,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定思考环境。

在那种环境和时间段内,你的产出效率和质量会相对其它时刻要高出很多。

这个“特定”也是需要自己去寻找。

像我在咖啡馆工作时,思维会更灵活,更有创造力。

当你完全专注于某个特定的任务时,该任务以外的所有信息都是噪音。

我所做的工作创作思维参与的更多,要求思维不能被定势框住。

所以需要对现有的刺激进行远程关联,产生新颖的想法。

咖啡馆内的交谈声,背景音乐,行走的人,窗外的景物都可以成为某个灵感的源泉。

而自己本身是不被任何事物主动干扰的,

所以这种”噪音“反而能让我们的思维从当前任务中脱离出来,开始在一个更高或更抽象的空间进行思考。

这种状态区别于走神,走神是没有目的的。

说回阅读,

在公众场合阅读更容易投入。

至少会使你假装阅读。

在书店大家都在看书,你捧着书玩手机,

羞耻感也会迫使你放下手机。

尽管,你的注意力全在微博热搜上。

至少,此刻的行为是在阅读。

相比直接玩手机,是有进步的。

可能现在读到的内容正好是你感兴趣的。

说不定,就是因为这种“假装”让你超过身边的人一点点。

把阅读这件事拆解出来看,

那么,打开书就是第一步。

假装阅读不可怕,可怕的是假装阅读都不会 。

先让身体进行阅读,再让灵魂跟着身体阅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