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新闻正历经着一些大变革。
昨日,该公司遣散了一批记者。而在一份泄露的内部备忘录中,这一商业新闻巨头阐释了自己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进行重组,以进一步适应正不断变化着的媒体生态。
“关键并不在于团队精简,而是在于重新专注到我们的优势资源上来,”主编 John Micklethwait在备忘中写道。“我们的目的是要成为‘资本年代记’的权威——去捕捉洞察全球商业金融中的一切重要内容。”
这份长长的备忘录,接着讲述了在创始人Michael Bloomberg于去年九月强势回归后,公司的编辑以及研究团队计划要如何来重心聚焦的一些内容。Micklethwai表示,彭博将坚持报道所关注的核心领域——商业、金融、市场、经济、科技以及权力(比如,政府与政治),并继续关注其核心受众(那些没时间的聪明客户)的需求。
本质上,彭博将沿袭那看起来似乎于任何一家媒体(特别是对那些手头并不宽裕的公司)而言,都充满矛盾却有迫在眉睫的路子——在更聚焦更垂直的同时,也变得更加的全球化,更精简的同时也要使其影响力能辐射到尽可能多的平台上。
专注以及差异化
在重组的过程中,彭博社将避开对于诸如运动、教育等主题的一般报道,而更青睐对商业与市场的关注。为了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彭博社认为当竭力抵制业内同质化倾向,以保持自身的品牌调性,而这也是其最核心的资源,特别是对于那些极度渴求商业、市场、财经新闻而为此付费的彭博社手机端用户。
这跟纽约时报近来的做法,其实也没有什么差别。他们倒腾出了个新闻提醒来高亮当天的大新闻,以加深读者对他们特征鲜明的调查报道的印象。而彭博社在商业报道上的全力以赴,就像BuzzFeed开展它的视频课程一样。其实三者都是希望通过聚焦自身的优势,来强调差异化、以谋求尽可能广的受众群体。
Micklethwait 强调要谨记谁才是彭博社的受众———那些真正意义上时间就是金钱的人,这听起来与 BuzzFeed致力于扩大年轻群体,便想尽办法通过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去抓住他们(比如通过Snapchat) 一样;也一如纽约时报发布 NYT Now应用,及时推送日常消息以满足目标用户需求的做法,其实都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全面借力
正如时代、BuzzFeed以及,好吧,几乎所有媒体一样,彭博社也希望自己能无处不在。“声名震天的新闻媒体,不管是在移动端的、网媒、纸媒、收音机中抑或是电视上,都需要一个内核,所谓内核就是这家媒体最擅长的一个领域,对这一领域抱有信仰,并对其有着比竞争对手更深刻的理解。” Micklethwait表示。
这听上去似乎和BuzzFeed和Business Insider一般,比如说,它们都正试图采取更广泛的内容分发渠道。读者们也能在推特、脸书或者油管上看到它们的内容,这种做法也并没有那么出人意料,真正让人惊讶的是这些社交渠道正取代传统的主页。
“交易室里的大多数人都是通过点击消息提醒来阅读到彭博社作品,而非通过移动端应用上的 TOP 功能(置顶新闻清单),因此,我们需要更精准地定义我们的内容。”Micklethwait 表示道。“现今,网页端70%的访问者都是来自社交媒体活着搜索引擎导入,而非主页。”
将新闻内容在推特、系统推送或者脸书中进行分发,不仅仅能使媒体越来越能精准的将新闻送递至人群,同时也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媒体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平台上读者们的即时资讯需求。
抓住关于资本的一切
彭博社的再组织不仅是停留在内容产品层面而是公司层面的,Micklethwait希望能精简组织架构,尽可能削去那些冗余重叠的部分。于此同时,他显然坚信,彭博社需要开拓新的市场。
“彭博社还是过于专注一些已经非常成熟市场、以及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 他写道。“但事实上,资本正涌向那些私人市场以及新兴国度。要做资本的忠实记录者,我们必须紧跟着一趋势。这样的国际扩张是其他媒体及内容公司,从BuzzFeed 到Netflix,都在谋求与努力的。”
但是当然,对于新闻而言,进军海外可不是弄一个其他语言的版本就搞定的事,它意味着记者、编辑要真正理解他们正试图覆盖到的这些地方。最后要说的是,对于所有新闻媒体而言,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在于新闻产业并没有纯电子产品一般的规模。你写个代码,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对于新闻,至少就现在而言,还是需要人去一一落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