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人类情绪。传统的观点认为,焦虑是人类生存活动中一种无法回避的心理现象,与之相反的概念是无畏。
存在主义视角下的焦虑和担心是指,只要个体一意识到他在自我反省就会感到不安和不舒服。当个体面对死亡的现实时,焦虑会演变成体察自身弱点的过程。
那么,我们的焦虑来自哪里呢?
对我们人类来说,一旦觉得物质匮乏,缺乏安全感,就会感到正面临着生存的考验,或者是当面临选择时,哪怕是很小的选择,我们都会感到有压力,这些时候,我们就会产生焦虑感。
我们很多人往往有一种近乎天真的执念,就是总喜欢把生活想象成是稳定,安全和美好的,觉得自己的生活就应该像童话里的结尾所说的那样: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然而,这种想法无疑像极了美丽的肥皂泡,在这个“变是唯一的不变”的世界上,这种想法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然我们有多少人愿意去理解或曰面对这样的现实呢?我们宁肯活在自己想象的美好里,对真实的世界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以此获得暂时的安宁。有一天,事情来临,肥皂泡被现实的风吹破,我们就会变得无比焦虑,震惊和慌乱:“怎么会这样啊?现在怎么办啊?”
面对焦虑,我们该怎么办?
因为以消极被动方式寻求安慰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倾向,所以当焦虑来临,很多人往往选择通过逃避来解决。但逃避真的能解决问题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则心理学的寓言小故事。
“影子真讨厌!”小猫汤姆和托比都这样想,“我们一定要摆脱它。”
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汤姆和托比发现,只要一出现阳光,它们就会看到令它们抓狂的自己的影子。
不过,汤姆和托比最后终于都找到了各自的解决办法。汤姆的方法是,永远闭着眼睛。托比的办法则是,永远待在其他东西的阴影里。
面对焦虑,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样去做的:要么,我们像小猫汤姆一样,彻底扭曲自己的体验,告诉自己只要闭上眼睛,焦虑就不存在了,这就是所谓的自欺欺人。
要么,我们像小猫托比一样,通过酗酒,吸毒或其他躲进阴影的方式来麻痹自己,这不但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会把我们引入孤独和彷徨中,就像为了躲避一个小的魔鬼,我们干脆把自己卖给更大的魔鬼。而这会将我们推入绝望,疯狂甚至是毁灭的深渊。
既然逃避解决不了问题,那么我们需要怎么办呢?
答案是接受自己的焦虑,直面生活的真相。我们要知道焦虑是一种生活状态,不能消除,只能面对,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面对生活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契机。
只有当我们看到自己的焦虑,理解自己的焦虑,与之共处并欣然接受时,我们才能从中获得承担责任的能量,直面生活的勇气,从而走出自己曾经编织的对生活的幻象,使自己获得更大的自由,带着兴致和渴望去探寻生活中的各种可能性,从而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让自己真正过上充实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