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股市也许是20多年来走得最为飘忽、也是波幅最小的一年。自1月6日2132点低点来,上证指数已3次冲过2430点这一自2008年1664点以来所形成多空均衡点,但3次均无功而返;随后又3次回到2300点以下。将近半年时间,大盘的上下波幅仅为16%,仅为此前波幅最小的1998年的一半。
这种上去以后下来,下来以后又上去,两头都无法突破的走势,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是市场规模。从2009年以来,沪深股市一直有一个规律:每当两市流通市值超过20万亿后就会形成阶段性顶部;每当流通市值跌到17万亿后就会形成阶段性底部。其绝大多数时间内都在18万亿上下波动,以目前市场规模来说,与此相对应的就是上证指数2330点到2340点之间。
二是股市的资金存量与增量。近2年来,沪深股市的资金存量始终保持在约1万亿的水平虽然外围还源源不断地有资金流入,但流入的资金量很快就被新增上市公司和解禁市值吃掉,使市场的资金存量相对流通市值的比例始终小于6%。而从过去2年情况看,大盘维持强势盘整的条件是资金流通市值比达到6.5%左右,出现趋势性行情的比例应该达到8%。由于规模已今非昔比,过去只要有上千亿甚至数百亿资金流入股市就能掀起大波澜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三是全球经济与金融形势影响。估值、供求、预期是决定股市走势的三大要素。在供求相对不足情况下,良好的预期是股市上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形成了利好预期,形成多空携手,一致看涨局面,行情才能顺利展开。而欧债危机以及全球经济下滑严重影响了沪深投资者对后市的预期。
如果说,以上3个因素是大盘难以有效突破2400点的主要因素,那么,下列3个因素则是大盘难以出现大幅下跌,尤其是跌破2132点的决定性因素。
首先是估值。目前,沪市A股的平均市盈率为11倍,深市为31倍,两者加权平均不到16倍。虽说中石油、中石化受国际油价下跌以及美国乙烯成本大幅下降影响,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银行股的利润增幅预计也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从股价与长期平均盈利水平比较角度看,即便有所下降,这一估值水平也是站得住脚的。因为从投资角度说,当经济不景气时,股票理应有更高的市盈率,当经济处于景气周期时,我们反而应给股票更低的市盈率。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好于欧美,股市的表现却比欧美股市差得多,其中的原因之一就在对股票的估值,欧美投资人更看重股价与长期盈利水平的比较,而A股投资人则更看重当前。
其次是市场成本。对市场平均成本最简单的揭示就是移动平均线,以笔者常用的均线系统来说,目前上证指数45天线在2366点,90天线在2369点,180天线在2366点,2300天线在2359点。其余的都在也就是说,2365点是市场中长期平均成本所在。20年来,我们从来没见过从中期到超长期平均成本如此高度地集中、高度地粘合。这一状况决定了大盘上行会受到平均成本牵引回拉,下跌也会受到平均成本牵引而回升。当平均成本高度一致时,股价自然就会缺乏弹性。根据笔者最中外股市研究,当平均成本处于这种状态时,股市不会出现大幅下跌,因为一旦下跌,就是一轮大波段,其级别至少会和3186点到2132点相等。如果这不可能,那么,跌破2132点也不可能。
其三是年均值测算。用年均来把握大市的波动轮廓,要胜过其他工具。我们不妨做这样的技术测算:2005年上证指数年均值是1162点,2007年涨到4642点,随后大盘回调。虽然2008年最低曾到达1664点,但年均值并未调整到位,因此,其后3年继续调整。而到去年为止,上证指数年均值已下跌到2466点,等于上涨点数的0.625倍,可说已基本到位,如果2012年的均值还会继续下跌,那就是2322点,它既是1162到4642点的三分之二回调,也是4642的二分之一。
我认为,在上述两方面因素制约下,2012年股市从最悲观角度说只有一种可能:围绕2320点上下折腾,创下有史以来上证指数的最小波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