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他长大了


小王是我2016年9月新接手的转学生班级中的一位。他的妈妈是一位老师,父亲是位医生,第一次到学校报名,是父亲陪同的。接下来每个周五到校接孩子回家及开学初的家长会都是他父亲出席的,再后来他的父亲便缺席了小王的所有活动。

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天了,但我清楚地记得是凌晨五点过,我在迷迷糊糊中接起电话只听见一片哭声,顿时让我清醒了许多。电话那端沉默了,偶有两声喊着我,我心里一紧预感有大事发生,赶快安慰到:“你先别哭,慢慢说”。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少年丧父,中年丧夫。她在几次哽咽之后几乎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才说到:“等一下,小王的二爸要到学校接他,他的爸爸走了”。

除了安慰,我也就只能安慰她了。挂断电话的我立即给学校宿管阿姨打了电话,并特意给阿姨说若有学生问起,就暂时替小王保密吧。此时我已睡意全无,脑子里全是似曾相识的场景——小王妈妈哭得撕心裂肺,几度晕过去又被人唤醒 ;小王则是呆呆地站在那里,看着那个前天还到学校替他铺好床单现在却一动不动的父亲。

这一天在学校是如此的漫长,一闲下来总会想起第一天报名那个高高瘦瘦,一脸天真无邪爱笑的筠羿。他以后还会这样笑吗?是呀,从此要承受父亲在自己生命中缺席的事实,要承受周围人对自己的同情,要承受跟家人一样的痛苦。身材纤弱的他能承受得住吗?

课间休息时,我找来了小王的好朋友小李,因俩孩子的妈妈是好朋友,平时两家也走得近。对于小王家发生的事情,他早已从父母的口中得知。在跟他交流时,能明显感受到他对小王的同学情,还没等我讲他已对我说:“老师,这是小王的秘密,我会替他保守的,有同学问起我就说他家人生病了”。此时坐在我面前的小李已不是一个孩子,分明就是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大人。

待孩子回教室后,我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拨通了小王妈妈的电话,电话中了解到孩子回家后陷入了沉默,什么话都不说,也把QQ头像变成了地狱的黑色。我也请她放心,学校里的老师、班上的学生、宿舍阿姨那边我都已经讲好了,等小王回来还是跟以前一样正常的学习。

回来后的小王变了,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但这种长大又让人心疼与不安。我怕关心太多,起反作用;不跟他聊聊,开导一下他的内心,我又心疼这个孩子。不远不近的距离,必须要在合适的时候。那次数学考试一落千丈的成绩,成了我们聊天的切入口。

中午就餐后,我和他漫步于学校的绿荫小道上,此时他的内心是极其脆弱的,唐突开口怕刺激了孩子。真想自己是一位中医,找准穴位,一针下去,但他毕竟是一个10岁的孩子呀。周末还一家三口吃饭散步,周日爸爸妈妈还一起到学校给他铺床,转瞬间每周周五到学校接他的人就再也不会来了。不经历无以感同身受,我们驻足坐在路边,我给他讲起了我的故事。

告诉他,他现在所经历的、所承受的,我在8岁时已经历过了。那时妈妈在姨妈的工厂学技术,父亲在老家的乡镇上卖肉同时照顾我的生活。那天下午父亲买了一些新鲜蔬菜和我喜欢吃的苹果、香蕉回家,做好饭我们一起吃过后,父亲有事便出门了。我也不知自己是什么时候入睡的,只是半夜时分被咚咚的敲门声吵醒。开门后三爸、二爸、姑妈及村里的一些人都站在我家坝子里,年幼的我根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但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是姑妈用哭丧的声音告诉我父亲走了……

村子里的人文化程度大多不高,人们对于死亡总是充满好奇,家长里短的事情也会成为人们饭后的谈资。倔强的我没对这件事低头,清楚地认识到要改变我的命运只能好好读书,那也是对父亲最好的慰藉。小王的眼睛直直地盯着我,透过他的眼镜,我看到他了他内心深处的那个我。

我拍拍他的肩膀对他说到:“相信你的父亲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你沉浸于悲伤中而忘了在你人生路上还有学习、还有大学还有美好的未来”。生老病死,这是人类的法则,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内心,可以把自己修炼得更加坚强、有担当、有责任感。

在懵懵懂懂中,这些天藏着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下来,我静静地看着,任由他哭泣。那是不解那是悲伤那亦或如季羡林先生在母亲逝世后不能尽孝的终身之痛,亦或是对自己以前没有珍惜与父亲相处时光的自责。这些此时此刻都化作了一汪泪水,相信你在痛哭之后将给我和你的亲人一个不一样的小王。

是的,他变了,初次见面时那无邪的笑没有了,但增添上了几分责任与担当。他给我申请晚上不住校,想上完晚自习后回去陪陪妈妈。在征得他妈妈同意后,我为他开起了绿灯。后来与他妈妈的聊天时,他妈妈告诉我:“以前周末是各种赖着不起床,现在周末早早起床,看到我在做早餐,他也过来帮忙了。我去市场买菜,他也跟着去帮忙提。聊天时反倒安慰我,让我不要太伤心。”到最后,她感激地对我说:“谢谢您给孩子分享的故事,他说他会努力学习的”。

每一种经历我们都不可代替,每一种成长都不会迟到,唯有把悲痛化作力量我们才能坚定前行。从那后,课间休息时,小王经常在位置上畅游于书海或是在题海中沉浮。他主动申请加入学校田径队,风雨无阻地坚持每天的训练,那次运动会的男子长跑便是对他的证明。

记得1600男子长跑报名时,班上好几个同学报名后,我都是以打酱油的心态来对待的。可跑步枪一打响后,小王的前脚与后脚在来回跨步间把平时训练时的努力全都展示出来了,把其他运动员甩到了后面,稳稳地给我跑了个第一名的好成绩。在他最后冲刺的那一刻,我看到他对过往自己的超越,对那段痛苦回忆的超越,更是对美好未来的奋进。

长大,有身体上的,也有心理上的。但那一天,小王同学从心理上长大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