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文旅散文系列之——《南街的午后》

题记:谨以此文写给泉州古城南片街区的那抹暖阳,从这抹暖阳里,或许能让你窥见目前中国众多老街区的当下与将来。

文:会钧   图:会钧 蔡永怀  

    泉州。

    午后的阳光懒懒地洒在褪了漆的窗棂上。南街的每一片树叶都在夕阳下发酵着略带酥脆的暖香,犹如冬阳下烘焙了一天的被耨,贴肤,贴心。闭了眼,这酥暖的期待就从鼻腔游弋了进去。拈起行将滑落肩上的一枚落叶,对着夕阳瞅,脉络分明,罩着橙黄的晕,光线绕过指节打在脸上,痒痒的有如那杯慵懒摇晃的咖啡,在褐色的浓稠里捋起一缕薄烟,绵长而幽远。

红砖白石燕尾脊

    南街的午后就是一杯慵懒的咖啡,或者称为下午茶。当地人习惯把所有能喝的东西统称为茶,自然他们所说的茶也不仅仅局限于那一杯杯浓淡有别的茶汤。一个慵懒的午后,光是数碗茶汤是不够的,那不叫生活,生活是拿来享受的,虽不必“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但如果够不上丰富二字,那个下午的慵懒情调也便就此辜负了。主人总是好客的,柜台上罗列了各地的佳茗、咖啡和各色的茶点,还有豆浆、馒头、油条、皮蛋和当地的土门贡糖、正泉茂绿豆饼、源和堂蜜饯及各色时蔬果馔。男主人系着花围裙在柜台内不停的忙活,女主人一样系着花围裙穿梭在客人的茶席之间,不时的招呼着进门的客人,送走出门的客人。脸上饱满的笑容与射进屋里的光线相辉映,温暖而灿烂。


这是一条再熟悉不过的老街,红砖白石、骑楼红瓦,燕尾脊、花窗格、石板路,门板虚掩的店面、字迹模糊的招牌,中西合璧、土洋结合的各类楼房高低错落,沿街的店铺摆满当地的一些老味道,有入嘴即化的花生汤、Q弹如田螺肉的碗糕、烧烧香脆的现炸油条、热气腾腾的海蛎煎、粘而不腻的肉粽、冰爽入肺的石花膏……最不可思议的是在别处难得一见的小炭炉、竹篮草席、捣药石臼和腌菜酿酒的瓮、缸以及药罐、夜壶,甚至连治丧的寿衣和骨灰罐都堂而皇之的摆在店门口,当然,看店的人群多的是留守的老人。老街的老从来不只是外观和建筑层面上的陈旧,更是聚居的人群和生活业态上的老迈、迟缓和趣味。当地有句俗话叫“拳头、烧酒、曲。”说的是这里向来不乏高人、奇人,杂居此地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你根本不知道隐藏着哪些高人,打拳的、唱曲的、摇笔杆的、卖手艺的、经营祖传膏药的,还有外出发展名声在外的。这些人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关键时刻就能让你感受到他们的厉害。他们大隐隐于市,不为外界所知,却往往成为人们的不时之需,需要当地知情者的引导才能找得到。这些人大多都有自己的脾气,按现代的话说叫做有个性,而这种个性恰使这个人有了故事。有故事,是一条老街真正让人流连忘返的原因。这里除了有远去的故事,更有活在当下的故事在不间断的演绎着。

“八卦沟”网起古巷

    老街似乎是游离于现代都市以外的一块孤岛,不管几百米外的高楼大厦如何灯红酒绿、烟尘四起,这里永远是偏安一隅的清静和悠闲,犹如这缓慢而迟滞的时光。一条窄窄的河道从富美古渡遗存的一座庙宇跚跚而入,在一个叫车桥头的地方踯躅片刻,再前行一段,然后不断分叉,继续跚跚入城。这略带江南水乡趣味的内沟河在宋元时期可借助潮水的涨落,在城市当中构筑了一个布局精妙,四通八达的水网,并给它起了个很玄妙的名字叫“八卦沟”,其功能一是借助潮汐自净城市水体,更重要的功能是方便货物进出城并借助舢板小船配送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因此车桥头这个货物集散地也就具备了类似海关或者是码头的功能。如今“八卦沟”的运输功能在百年之前就已退化,那遥远繁华的记忆只留影于这条街上的几个老地名:富美宫、宝海庵、车桥头、聚宝街、青龙巷、德济门、天后宫……还有那几方一定会向游客提起的“明来远驿遗址碑”、“重修南涂二关外水利碑”、“重修车桥头碑记”。当地人和导游总喜欢站在碑前向游客侃侃而谈这个城市当年的繁华往事,眉飞色舞间是难以掩饰的自豪感。从他们的描述和各种宣传资料里,我们尽可以将想象无限制的延伸,于是一幅“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世图景就在导游的描述和游客的想象里展现了。

    老街从来是只适合步行的,这里的人甚至可以穿着睡衣,趿着拖鞋堂而皇之的行走于街心,或是买菜,或是搭讪,或是直接就在某家门里门外歇个脚,抽几根烟,啜几口茶,一晌也就过去了。游客们照例的也喜欢挎着背包,在这条街上徒步。习惯了都市舟车的他们对这里的漫步充满新奇和惬意,他们甚至会踱进小巷,游走于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各色民居、店铺、教堂、寺庙宫观等建筑,在高低错落,重叠交错的无序建筑里去感受时空穿越的兴奋。这种局部建筑的无序、混乱和交叉重叠在时光的碰撞、磨合里最后都沉淀为整体的和谐,而这正是极好的摄影和绘画素材,玩艺术的人喜欢在这里行走或写生的原因,就是他们可以轻易的将西方的构图、光影等技法在这里无障碍的表现,在移步换景间,从任何一个落点,任何一个角度,仰头、平视、环顾,不暇思索,只要照着写生,出来的都是极好的构图,尤其是午后那略带金属质感的光线,会极大的提升作品的饱和度,它像极了欧洲中世纪小镇,在这样的时空里出来的作品,感情是饱满的,构图是自然的,色彩是丰富的。对于国画,干脆连对景写生都不用,只要去老街里走一趟回来,即可“图于四壁”,令“众山皆响”了。

祖屋老宅 精神的原乡

    午后最热闹的地段莫过于内沟河到车桥头一带的市集了,各类小贩们云集至此,而以鱼贩、菜贩居多,远近的居民也多有光顾,开始为晚餐备料,人声攘攘。各色鱼鲜摊在岸边,在黄昏光线的折射下噙着鳞鳞的光和殷红的血,时蔬的根茎还有泥土的残留,证明这是农家的亲种。文阿鱼丸店门口排起了长龙,多是慕名而来的远客,当地街坊却只是偶尔光顾;深藏小巷的民居糕点作坊倒更能引起当地人的兴致——听说都是哪家酒店的专供,口味地道,不是每天都做,也只有少数知情的街坊提前吩咐才有机会品尝;顺和药店的生意一向都是那么兴隆,这个时辰来抓药的人也就更多了,阵阵的草药味飘进对面的教堂,教堂里偶尔敲响的钟声与几十米外轩辕黄帝宫的佛乐相起伏。宝海庵内吃菜的姑子们也准备上灯了;青龙巷内的何宅、苏宅、林宅和某某某故居等那几幢气派大厝里的茶席已是家常;慈济宫、王爷庙等几幢当地小宫庙往往与老人会、南音社、小剧团共用,但从里面传出的棋牌声、喧哗声、丝竹吟唱声并无碍于门边阿婆们的打盹,小贩们的三轮车碾过水泥路面,逼得步步后撤的小狗汪汪乱叫。


     在目前中国的许多城市,塞在现代建筑城中央的老街区正慢慢地退化为一块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鸡肋。青年人早已移居现代楼宅,留守此处的多是在这里住了一辈子的老人和由他们照看的孩子,孩子们稍大后最终都会跟随父母离开这里。对于世居于此的老人来说,这是祖宗的基业,守住它,就是为了对祖先有个交代。虽然有不少房子早已断壁残垣,几近荒废,他们仍要守着,有的老宅产权归多房兄弟共有,纷争屡起,但还是要有一房留下来守着。中国人对根的归依感比任何国家都要强烈而持久,只要祖屋在,他们就总能找到自己的根,灵魂就不会散,只要父母在,家就在,孩子们无论走多远,总会回家。每逢节庆或红白喜事,这条老街的车流量和人群就会徒增,孩子们总会拖家带口的回来看望老人。老人们以自己寂寞孤独的留守,传承的不仅仅是一种血脉亲情,更是对下一代的提醒:无论走得多远,飞得多高,永远不要忘了本。从这里走出去的年青人和老人们之间永远有一种心灵上的默契,所以他们要时不时带着爱人和孩子回家。祖屋老宅已不仅仅是物态的存在,更是他们精神的原乡,是千年文化血脉得以永续传承的摇篮血地。


    然而无论你是如何的留恋与不舍,这条老街和老街上的老屋,以及这里的风物人情,都在渐渐老去。许多老屋早已人去楼空,蓑草枯杨,断垣残壁,保存下来的也大多阴暗潮湿,破败不堪,成了蚊蝇和蟑螂鼠患们的乐园。曾经有大量的闲置空房出租给了外来人口和各类闲杂人员,一度成了黄赌毒的窝点。那段曾经全程见证过“海丝”文明兴衰起落的内沟河污水横流,拥堵腐臭,沿岸的小摊小贩随手将各类拉杂丢弃其中,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径自排放。各种违章搭盖像一个个隆起的脓疱顶在原本雅致古朴的古厝上头,屋檐下的各类强弱电线交错缠绕,灰尘和蛛网遍布老街的各个角落。这里夏秋两季是台风频发的季节,留守的老人们不厌其烦的修缮着这些老宅,大风大雨大修,小风小雨小修。每逢这样的日子,在外面居住的子女们都会担心家里的那座老宅会不会坍塌,老人会不会有事,隔日回家总能看到年迈的老父亲像猫一样弓着背,蹲在屋顶修补着被风雨劫掠过的屋顶,让人心酸。世居的街坊邻里和亲戚故旧们闲来无事,东家长西家短的各种口角龃龉时有发生,小市民的狭隘和自私不时会在这里不加掩饰的现场演绎。没有人会因这里曾经的繁华富庶而表现出优雅的度量,哪怕他是曾经贵族的后裔,大家只会关心眼前的寸土或一墙之争。人们去天后宫行香礼拜,并不是因为这位妈祖天后是作为东南沿海的最后一位海神,曾经庇佑过他们的祖先出海顺遂而来答谢报恩,妈祖的神圣地位在当地许多群众的眼里早已等同于功利的财神和福德二神,求财求官似乎本就应该是所有神祇首要的法力和职责,平安其次,感恩甚至忏悔那是西方宗教的装腔作势,这里不兴这一套。与天后宫斜对面百步之遥的李贽故居门庭冷落,这个被称为中国的但丁,差点让中国在明朝中后期就开始步入资本主义进程的杰出思想家,他的《藏书》、《焚书》和小说、戏剧评点本静悄悄的躺在故居的玻璃柜里,和斑驳的苔藓一起潮湿霉变。没有几个老人知道在他们的邻居当中,还有这么一个了不起的伟大人物,甚至有人差点将这个故居也当成了一座庙,试图去里面烧香磕头,进门却迎面看到一个清矍的老头塑像,于是怯怯的退了出去。


现代人心灵茶歇的驿站

    随着文化旅游热的升温,这条原来长期沉寂的老街在各类媒体宣传的推动下,外来游客渐渐多了起来,包括一些外国人,尤其是那些喜欢追潮跟风的小“文青”,他们游走在老街古巷里,举头四顾,不停的拍照,也有骑着单车的,自行车的铃声与凹凸不平的路面相起伏。这些人不时驻足,向路人打听着在当地人看来不是景点的景点。外来游客的光顾,像一缕凉风,给这条陈旧得几近发霉的老街注入了一丝现代的气息。在农业文明的关照下,这条老街世代沿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坚守着农业文明最普遍的人文情怀和小农意识,即使他们的祖先曾经开门见海,博大的海洋文化如今在这里除了一些可供谈资的遗迹之外,并没有鼓起留守者穷则思变的风帆。在文艺作品里,农业文明永远是最有利于诗意抒发的素材,但诗意的作品从来都是以忧伤作结,虽然凄美,但并不值得留恋。在周边丛林般高楼的包裹下,这种独守一隅,自绝于当代的文化生态还能坚持多久?这些慕名而来的探访者虽然不乏恭敬执着的研究者或传统文化粉丝之流,更多的可能只是受相关宣传资讯的接引而来此一游的猎奇者,比如不少依托老街各处背景,摆出各种造型姿势玩自拍的小“文青”们。所有这些外来游客终究只是老街的勿勿过客,他们大多只是一时新鲜于老街外在的陈旧和古朴,感受一番穿越时空的瘾罢了。老街如果单纯只是为了满足外来游客的一时之兴,将来所有的改造利用和业态提升必然更多的指向于外来游客,但真正能够展现老街深层文化内涵的是房子内的厅堂卧室厨房厕所,以及居住其中的原住居民,他们的生活状态、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才是这条老街的灵魂。真正有情怀或是有价值的游客在游历完老街的外立面后,他们更愿意进屋瞧瞧,和房屋的主人们交谈聊天,甚至留下来同吃同住那么一阵子,溶入当地的生活。正像对待一套服装,对于老街的定位与指向除了外面的面料、花纹、色彩之外,懂行的人更看重它的里子,穿得舒服不舒服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一切回到老街自身的价值原点,去更多的关注留守这里的人、物和生活。一成不变的固守是一种自大,对现状的全盘否定是妄自菲薄的自卑,固本清源基础上的提升利用才是自信,自信会产生定力,定力会滋生智慧,智慧会集聚强大的磁场。老街的存在不应该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癣疥之忧,它恰恰是一个城市最真实的原生活态文化层积,是现代城市发展的精神原乡和文化依托。它游离于现代文明的边缘,却恰是这种若即若离的距离感,使它成为独守一隅的思考者,以更加客观冷静的姿态观察、思考着这个城市发展的脉络与得失。当下我们频繁提及的文化旅游,本来就是先有文化,后才有旅游,筑巢才能引凤,旅游只是附带而来的衍生品,巢之不筑,凤将安来?人们踏访老街区的目的,或许也不仅仅是为了观光或猎奇,潜意识里也是对城市过度文明的一种拒绝,想让自己在慢生活的回归里,和老街区一起沉下心来,享受、品味和思考——老街区,是现代人心灵茶歇的驿站和补给点,来老街区,只想给自己紧绷的神经放个假、打个盹,让灵魂和生活变得简单一些,除此之外,对老街区,我们不该有过多非份的要求,就让它静静地呆着,自然的演化、发酵着。


    虽然留守这里的老人还不怎么会用手机之类的现代通讯工具,但wifi和各种无线数据信号早已覆盖了街区的每一个角落,这里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在极短的时间里,这里将由农业文明观照下的海洋文明直接跨进信息文明,或许这将是老街得以重生的一次最大幸运和机遇,没有工业文明的废渣、贪婪和奸诈,在信息文明的科技、信息关照下的海洋文明,其千年一脉的人文情怀可能会被持续放大、延伸,在田园牧歌般诗意的背景下,这里的生活业态会变得秩序、卫生、便捷、舒适和宜居。正如这家小店慵懒的午后时光,在夫妻二人不紧不慢的打理下,橙红的夕阳透过枝叶,斑驳的游走在出砖入石的墙面上,中式的茶席和西式的咖啡之间中只有一块玻璃的隔断,中国的山水、书法、古琴和西方的壁画、裸体、萨克斯并不违和,没有干扰,所有的人都在古街老巷民宅这个容器的优雅关照下,沉浸在科技、信息给他们带来的舒适、便捷和自主,享受着各自的传统与现代高度结合的多元文化时空,所有这些并不防碍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交流。咖啡和茶也只是左手跟右手之间的差别。

    在老街原有的历史沉淀的基础上,因有了信息文明的介入,新旧、中西多种文化继续层层积淀、发酵、延伸,谁也无法预知这条老街将来的走向如何,这里的镜头永远无法定格,正因为有了未知的吸引,老街的魅力才会永续发展,历久弥新。

《南街的午后》旅游小贴士

一、交通小贴士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

地址Add: 晋江市区东环路东侧   电话Tel:85694600  85694500

交通Traffic:乘16路公交车

泉州高铁火车站

地址Add:丰泽区北峰街道普贤路   电话Tel:95105105

交通Traffic:乘3、17、22、33、45、K1、201、202、203、208、209路公交车

泉州古城城南片区(含聚宝街、青龙巷、天后宫、古城门德济门遗址、王爷宫、宝海庵、车桥头、来远驿、李贽故居、李妙森故居、林廉平故居及众多闽南特色民居等)

地址Add: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万寿路及周边   电话Tel:22821003

天后宫、李贽故居开放时间Hours:8: 00-17: 30;其它景点无时间限制

门票Admission Charge:免费

交通Traffic:乘31路公交车

二、当地部分特色小吃小贴士

润饼(春卷)

泉州一道传统美食。在泉州,润饼又叫春卷,是一种很普及的美食,也是一种最草根的传统小吃。其材料为胡萝卜、豆芽、韭菜、油煎豆腐、蟹肉、牡蛎煎、瘦肉丝、虾仁、炒米粉、炒鸡蛋以及浒苔、炒花生仁末调白砂糖等应有尽有,不过这道菜最关键的是包裹菜的皮:用润饼皮包裹菜肴,就是润饼了;无皮包裹那就是一盆杂菜。当地人多在清明节,春节、元宵几个时间段吃,平时有远客或一家团圆里也围在一起包着吃,寓意团圆、和谐、喜庆。

海蛎煎

泉南沿海多产蚝(海蛎),泉州风味小吃海蛎煎至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它以新鲜海蛎和切成半寸长的蒜苗(或韭菜)为主料,拌以地瓜粉和调味,放油锅煎熟,再加搅好的鸡蛋烹制而成。熟食味道鲜美,肉质肥润,香软可口。如今在泉州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而且因其价廉物美大众化,尤受海外侨胞的珍爱。

面线糊

泉州本土特色小吃, 以泉州乡下手工制作的超细面线和猪筒骨、虾、蚝、蛏、淡菜等味美质鲜的海产品为主材料,先熬汤后与面线煮成糊。泉州的面线糊烹制讲究,手工传统,汤浓线稠,味道鲜美;食用时根据各人的口味,加入熟食佐料和卤汁、料酒调味,味道更美。

鱼丸(水丸)

泉州的传统名点,以晋江深沪镇的鱼丸最具代表性。其形状有圆粒、块状或鱼形,系选用鳗鱼、马鲛鱼等上等鱼肉剁碎捣烂,与地瓜粉一起搅合制成,还专用五香肉做馅。烧熟的鱼丸,可捞起放凉;吃时再用肉骨清汤烹煮即可。鱼丸具有色泽雪白晶亮,下锅膨胀力强、质地坚韧,入口鲜美细腻、柔润清脆等特点,多吃不腻,是人们必不可少的海味佳肴。

石花膏

泉州特有的名小吃。天热食之清凉降火,在泉州已有上百年历史,至今仍广受欢迎。石花膏取用生长于海底、采摘极为不易的天然植物石花草为原料。其为纯手工制作,以大锅热水熬制石花草,滤后凝固如果冻,透亮清澈;食用时在石花膏上刮刨出均匀的细条,再加蜜水或糖水即可。石花膏口感脆嫩、价廉物美,是夏日的一道清凉特色小食,颇受泉州人的喜爱。


                                             供稿:会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922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9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546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67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53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80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88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34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80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92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0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25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7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3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54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2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隔壁小明说话 随便一段也能成诗 就像他今天说的: “我听见你说谎的声音 像极了我失散多年的兄弟 走失前的喃喃自语。”
    留子尧阅读 223评论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