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峡 我的游》

三峡,我来了。

三峡,绝无仅有的雄奇险秀,古往今来,不知道吸引过多少文人墨客的目我光,留下了多少千古不朽的诗文。我要游三峡,想写一篇三峡游记,先生叮嘱说:要写就要有特色,写出你的三峡,你的景观,你的体验和感悟。

这是一次溯江而上的豪华游轮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豪华游轮在向我们普通百姓招手。她招手,我响应,我和先生在网上报名参加了组团。第一次乘豪华游轮,自然充满了新鲜感。

我们是乘高铁到湖北宜昌登船的,傍晚上船即抢拍了几张照片。在游轮上吃住全包,吃自助餐,每餐都有冷热荤素、点心水果几十个品种,任你选择,方便而又惬意。既有居家之温馨,又少了家务的烦劳,在如此心境下游山玩水,怎能不心旷神怡!

豪华游轮。

第二天清晨游轮离港启航。仲秋季节,本应是秋高气爽,但却雨雾蒙蒙锁大江。高大的游轮,在江中破雾前行,大有“你岂能锁我”的气势。早起的游客,三三两两登上五层六层平台,不顾阴冷的细雨,纷纷拿出手机拍起照来。

游轮起航不久,就进入西陵峡,这是溯行三峡的第一峡。先声夺耳,先景争目,对于游人而言,最先闯入眼帘的冲击力最强。青山对峙迎面扑来,让心灵震撼。两岸峰峦叠嶂,高低错落,在清晨的宁静中肃穆而立,在雨雾的浸润中益显苍茫。人在中流,画屏两列;船行景变,应接不暇;浪花奔腾,波涛起伏;云聚雾散,明暗变幻……。伫立平台,我为景色痴迷,旅客游友之间你呼她唤使我惊醒:“快来看、快来看”,“请让让、请让让”,“这个景好、这个景好”,游轮平台上争相拍照成为一大景观,这是自然山水画卷中嵌入的一幅幅动态时代风俗画。

智能手机普及使每个人都成了摄影“大伽”。每个人都有一双独特的慧眼,都努力在搜索美、发现美、收藏美。面对如诗如画的景色,语言描述总感到词汇贫乏,而手机拍照弥补了这种缺憾。一个个定格的风景照,一幅幅动态的小视频,女人们摆出各种姿势,亲友们紧密相依相偎……风光流入心中,游人化入景中;大自然揽你入怀抱,你与山川共微笑。我们也与大家一样,尽兴投入到拍照中去。如此多娇的三峡风光,不多照几张相,岂不是白来?

清晨雨雾蒙蒙,渐渐越下越大,下午当我们登上三峡大坝坛子岭观景平台,瓢泼大雨织成了雨幕。真不知道该说“天公不作美”还是“天公作美”?整个坝区笼罩在雨幕里,“高峡出平湖”的雄伟和壮阔,顿时变得抚媚而娇羞。远景悠远而飘渺,经过水洗的近景更加光鲜圣洁。游人中很少有人去躲雨,拍照的兴致丝毫不减,情绪反而更加亢奋。不知道是为美景所陶醉,还是豪雨点燃了豪情?“天公泼酒人间醉”,如此机缘巧遇,大家才有幸亲赴一场共襄盛世、天人同饮的喜宴!

三峡大坝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载着古典名句的意境,游轮在巫峡中航行。这已经不是古代诗人笔下的巫峡了,水位抬高使河道变宽,水流变缓,两岸山峰也显得低矮。但由于巫峡很长,离库区渐远,仍然未失恢弘磅礴的气势,仍有令人神往的万千气象。春秋洪汛,夏冬雨雪,波涛汹涌,云蒸霞蔚,这些应该古今未变吧。不变中有变,“两岸青山在,再无猿声啼;轻舟变游轮,何需泪沾衣?”是啊,我们乘坐的“世纪游轮”正航行在一个崭新的世纪!

巫峡有一段要换乘小船游玩神女溪,这是自然风貌保存最好的原始山谷,溪因神女峰而得名。“神女今无恙,嫣然迎嘉宾”,机动小船进入神女溪,溪流九曲回肠,山峰星罗棋布,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手掌、翠屏、飞凤、起云、上升、净坛、伟人、睡美人等巫山十二峰,形神各异,微妙微肖,导游逐一指认,游客昂头抢拍。峰峦峭崖,错落有致,仿佛神女邀约各路仙人来此相聚。我对神女默默心语:“愿保古典美,莫换现代装。”美好的祈愿,被导游推销商品的吆喝撞落水中而沉没。

瞿塘峡

“三峡游轮游”的最后一个“惊叹号”当属夔门。游轮昂首壮行,如巨人穿越天门。为何以“夔”名之?瞿塘峡,又名夔峡,此处江面狭窄,山崖斧砍刀削,如天河劈开,岩壁似门,故称夔门。导游资料上这种解释只解了“门”字,“夔”字并未说清。我追问先生,先生在这方面颇有造诣,想了想说:“‘夔’是个专用字,远古人名。‘夔’是尧舜禹时代的音乐家,当之无愧是中华音乐的始祖。‘夔’与音乐有关,‘夔门’应该就是音乐之门。苏轼文学名篇《石钟山记》,写的就是揭秘水石撞击发出乐声的故事。古人乘船经常行泊于瞿塘峡处,偶逢轻风微波,浪花呢喃,恍如丝竹演奏;常遇惊涛拍岸,水石相搏,尤像钟鼓轰鸣。耳目通感,以音乐的高亢悠扬来描摹山水对擂的雄险峻奇,山川放歌,以声摹形,思絮古远,命名‘夔门’,令人叹绝矣!”。先生言之成理,一个地名足显中华文化底蕴的厚重。先生兴致很高,随即作《夔门造化》藏头诗一首:“夔乃华夏音乐神,门开天地大乾坤,造出鬼斧神工境,化作山水交响声。”

平生第一次乘游轮游三峡,虽然全程都是阴雨天,但我们的心境却秋高气爽,蓝天白云。每一次旅游都是独特的,每一段游历都化为人生阅历,因此每个人都与众不同,人生自然异彩纷呈。重庆是游轮的终点,我们在这里下船,下一次旅游期待着你我。

撒小玲 作于 2017.11.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