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华烨第一次见到苏珩是在westword
华烨高中毕业就申请了加州大学,如今在洛杉矶已经生活了六个年头。
他见到苏珩是一个偶然中的偶然。
他周末的时候通常会一个人出来逛一逛,从前是和女朋友,后来分手了,就成了一个人。
这天,他和往常一样进了咖啡馆买咖啡,排在他前面的一个黑发女孩儿要了一杯,意式浓缩。
他不禁侧目,一般很少有人喜欢喝浓缩,尤其是女生,更何况这个女生有着和他一样的皮肤和发色,也就是说,她也是中国人。
华烨同样买了一杯浓缩,然后跟上了那个一头黑色长发披肩的中国女生,没有理由的。
他上一个女朋友也是中国人,是他的校友。
在国外,一个人的生活总是有些寂寞,有时候遇到志趣相投的同乡人便会顺理成章地在一起,他和上一个女友就是这样,无关喜欢。他和女友的相处倒只如在普通朋友之上冠上男女,后来不知何时,两人也都厌倦了这种单薄的感情,所以当他跟了个美国佬时,他也没有多遗憾。
他对美国这个国家,总是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这个女生走走停停,好像毫无目的,他也就当没有目的地逛街,不亦乐乎。
最后,她上了一班去加州大学附近的班车,他也跟了上去,就坐在她的后面。
这个女生长得并不是很漂亮,比不上他的前女友,可这样安安静静的也别有一番感觉,他很久没见到这样的女生了,不由得就有些心动,他想,或许这就是他跟上去的理由。
巧合的是,她和他想下的站是同一个,然后她缓步进了他租住的公寓。
他不由得挑了挑眉,他在这里住了好几年,怎么就从来没见过这个女生?
女生就住在他家楼下,他缓步上楼梯的时候看到她正站在楼梯口居高临下地看他,似乎是早就发现了他的跟踪一般。
他有些尴尬。
她却淡淡地问他:“你是中国人吗?”
他点点头,然后心虚地多加了一句:“我不是在跟踪你,我就住在楼上。”
她忽然就笑了起来,像是一朵开在夜风中颤悠悠的茉莉,散发着迷人而又淡然的清香,她说:“我见过你。”
他一愣,也笑了:“我叫华烨。”
“我叫苏珩。”她说,声音很轻也很柔和,仿佛是清水滴落在地上一般砸中了他的心。
华烨就这样和苏珩认识了。
二
华烨很自然的要了苏珩的联系方式,两人仿佛天生便十分熟稔。
这挥不去的异乡情结,华烨感叹,又看了眼女孩黑色长发,迈步往自己房间走去。
他不觉想起前女友一头金黄的大波浪,总是能很好的融入一片金发碧眼中,他又常想起母亲家乡,江南水乡,温婉女子一头乌黑长发临水而立,多少年未曾回国了?他不愿去计算。
回去后,华烨未曾犹豫便加了苏珩的社交账号,那边未隔多久也同意了,他看着她头像框中那棵大树,发了个:“你好。”打完字停了会儿,又加了个笑脸才发过去。
他的指尖停在键盘上,像是已经准备好了敲出回复,那边没有很快回,他兀自笑了笑,多久了?没有期待过陌生人回复这种小事。
苏珩回去拿出电脑,准备查收最近的邮件,看到了华烨发来的好友申请,随手就点了同意,很快便收到了一句问好,她正要回复,听到室友进门声,然后叫了她一句,向她借书。
两人学的都是经济,生活方面甚少沟通,学术方面倒偶有交流。她从书架上一排排看过去,找到书递过去,便结束了这段交流。
再看向电脑时,那边又多了一句:“你也在加州大学读书吗?”很多余的一句话,颇有种刻意找话题的意味,苏珩还是一字一句回了:“你好,我在加州大学读经济。”
那边很快回:“我也是,不过应该比你高一届,你是12届的?”
“嗯”
“你才来不久吗?”
苏珩依旧回了个“嗯”
换做别人,华烨一定会觉得对方是在敷衍,并不太想和他聊天,可想到他在楼道回过头来的浅笑,他又忍不住敲字:“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来找我,我就住你楼下。”
“嗯,谢谢你。”
对于华烨的示好,苏珩也没有多想,见那边没再发消息过来,就去做原本准备的事去了。
异国的夜幕逐渐沉下,她看着窗外模糊的景,不知道在想什么,回过神来时,脑中又一片空白。大概远在他乡,总会有几分恍惚,她把一切都归咎于思乡。
三
有时候认识了同个圈子里的一个人后,会忽然发现两人原来有着许多不自知的交集。
有了第一次遇见,第二次也很顺理成章。
苏珩推着购物车,在社区超市选购周末及下周用品,看见蔬菜区看到穿着休闲服的华烨很是熟练的在挑选土豆。
苏珩只会做简单的菜,大多数时候都在校内或校外用餐,很少自己做,看他将有的土豆拈起,放到购物车,有的又放回货架,不自觉停下了脚步和目光,直到他挑好看到她。
华烨朝她走过来,笑了笑道:“苏珩。”像是在说他还记得她的名字。
苏珩也笑笑说:“华烨。”
两人默契的推着购物车缓行,华烨看着她拿的几乎都是方便食品,又看了看自己拿的食材,不由道,“周五晚上,不吃点好的吗?”他示意她购物车里的食品。
苏珩愣了下,“没事的,我习惯了。”除了在学校,周末她很少认真对待这些。
“不如晚上一起?我请你吃饭。”华烨又示意他买的食材。
苏珩看着他的笑容顿了几秒,犹豫着。华烨接着道:“请新认识的邻居吃饭是惯有的礼节。”
苏珩从来不擅长拒绝,更何况华烨把理由说的无懈可击。她只好礼貌的微笑着说:“谢谢你。”华烨对她展现的热情恰到好处,掩不去那几分,孤身在外对他人惯有的的淡漠疏离,正好给了苏珩舒适的距离,一时竟没让苏珩觉得拘束。
华烨看着眼前笑着的女孩,除去礼貌客套,笑意如同绽放的茉莉,带着沁人心脾的清香,他内心的疏离也淡了几分,自然而然的问:“想吃什么?”
“我都可以。”
“没关系,是我请你吃饭,你可以挑自己喜欢的菜。”他说,见苏珩似乎在思索是否要继续客套下去,没有立即回答他,他只好问:“有什么忌口的吗?”
“除了对海鲜有点过敏外,其他都可以。”说完,苏珩忽然觉得这个回答有点多此一举,海鲜做法大多繁复,大概不会有人请刚认识的人吃饭会做海鲜。她看向华烨,对方却是没有察觉的样子,笑着去挑各种肉。
华烨从中学起就会给自己做饭。一个人在外,再怎么积极的扩展社交圈,总是摆脱不了孤身在家或者许多独处时光里,茫然四顾的冷清感。有时候和朋友在外彻夜狂欢,在酒吧、在舞会,越是喧嚣热闹的地方,心底的寂然一旦压不住,便仿佛在冰火两重天中煎熬。后来也就疲于主动去和人建立联系,只试图把一个人生活过出一家人的烟火气,这做菜也自然就是必备的技能之一了。
华烨挑食材挑的很认真,每种食材的挑选各有章法,不论是在辨别好坏还是最后取舍,过程都自然的仿佛做了千百遍。见旁边苏珩看的专注,便一边挑一边告诉他挑选的要领。
直至介绍完最后一个食材的挑选方式后,华烨看向苏珩。
苏珩却是有些失措的红了脸,似乎还有低下头的倾向,像极了上完课后被问“学会了吗”又什么没记住的小学生。
华烨没像苏珩想象中问“记住了吗”,只说:“你以后想知道什么可以再问我。”
她松了口气,才想起自己好像提前窘迫了,又不好意思的红了脸。
苏珩跟着华烨去了他家,算起来,这应该是她第一次去男生家,没想到竟然会是个只见过两面的陌生人,不过,之后应该不算陌生人了。
他没有与人合租,反而是一个人租了整个套间,在这里留学的人,大多会选择与别人合租,至少还有室友可以互相照应,原以为华烨应当是个热情又擅长交际的人,这样的人为什么会没有室友呢?。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苏珩仍在打量四周,黑白色拼搭,低调到甚至压抑的深灰色,简洁偏冷的装修风格使房子显得格外冷寂,但在厨房里忙碌的背影,又增添了许多生活的气息。苏珩对华烨身上的这些矛盾生出了些许好奇。
“无聊的话可以去书房看看。”华烨做饭的间隙特地过来给她指了指书房,她没拒绝,自己走了进去。
入目便是与墙体合一的书架,最显眼的地方放的都是经济或法律书籍,其余则多种多样,书桌上安静的放着电脑和一本摊开的书,书上工整又不失锋芒的钢笔字颇引人注目,旁边是一支看起来有些沉重的钢笔,一面硕大的落地窗投下黄昏的光影,她走到窗前,看天色渐暗,甚至觉得闻到了饭菜香,心中那片朦胧,说不清,道不明。
华烨进来看到落地窗前纤瘦的背影,想到今晚满桌的肉类,不禁笑笑道:“饿了吗?晚饭好了,出来吃吧。”
“嗯”
两个人的晚餐,没有以为的尴尬,从苏珩夸着华烨的厨艺,到华烨给苏珩分享合算的小店,要注意的习俗和有趣的活动,一切流畅的出奇。
吃完饭,华烨又主动将苏珩送到楼上,临别前,华烨忍不住问:“周末有时间吗?要一起出去逛逛吗?”
“谢谢,不用了,很抱歉。”她几乎是下意识给出了这个回答,但刚吃完别人的晚饭就又拒绝了他,很是不好意思。
华烨看出她的歉意带着真诚,也看出她对和别人走的太近近乎天然的抵触,本只是随口一问,当真被拒绝了倒有些失望,他无奈笑笑说“没事”,没再强求。
回到自己房间,苏珩坐到桌边,走神。
她对华烨印象还不错。一个人来这里也有几个月了,离开熟悉的人,倒真像是把自己隔绝在另一个世界。也有过主动想和她接近的人,但华烨恰到好处又和煦如风,自己怎么会拒绝和他出去走走呢?大概是太久没出过门,之前和男生一起出去又都是和心心(女主高中的好朋友)一起的,不太习惯单独一个人接受别人的邀请吧。亦或是,自从那次出事后,她心里也落下了阴影,不太愿意出门。她想不通。
这天晚上,她做了个梦,梦见华烨对着她笑,温柔的不像话,她还没反应过来,这笑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零乱的片段,里面有个模糊男生,她努力想要看清,一靠近,溺水后窒息的感觉扑面而来,她越挣扎,越徒劳……
苏珩惊醒,一片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