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的办公室外,这个世界是属于老人的。

我前一段时间处于无工作状态。

本来对于一个人的自由生活我是有过很多向往和设想的。

设想一:

看书、喝茶、瑜伽、小憩、逗猫养狗。

设想二:

充分利用自由时间补习赚钱技能,哪里不会补哪里,为此不惜开启斯巴达模式。

设想三:

找个对象谈谈恋爱,舒展一下自己已被压力搞的僵硬的神经。

······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并且,我的生活开始步入中老年。

比如早睡早起,既然起床了就出门把菜买了吧,出门走走活动活动也神清气爽。

然后就会遭遇和不下一百个老年人在超市一起排队给蔬菜称重。

有一个人来的,有拉着家里另一口子来的,当然也有老太太结伴来的,同样也有老头们结伴来的。想来年轻男士们应该很少结伴买菜的,然而他们老了也会有这样的体验,果真长路漫漫,拥抱体验。

他们真的是严肃活泼团结紧张的。面对这称重台的工作人员和不断被摆上的蔬菜,大家都是面带红光,神采奕奕,偶尔抱怨两句队伍进展慢,转身就招呼伙伴去拿正在做特价的玉米棒。

怪不得张公子曾经说要是有人想自杀就让他去一趟菜市场,就算是在这里还是想寻死,都能被大爷大妈热情的拦下呢。

再比如一时兴起出个省,去趟帝都玩耍一番,在上班的小伙伴们没法陪伴也没什么,然而我能说我在帝都游玩的所有公园类景点,与我相伴都是公园里的中老年人吗。

其中以景山公园和天坛公园为甚,健身、舞扇子、开儿女相亲会,应有尽有。

我第一次见到活的儿女相亲会,就是父母把儿女的的条件和要求写在纸上的那种。

围观了一圈之后,感觉So sad,毕竟女孩的市场确实比较小,而女孩们的条件真的还蛮好的,我就看到一个92年注册会计师身高168有留学经验的妹子,毕竟她妈摆了一张很大的照片在那实在无法回避。

所以

要不是因为偶尔还参加读书会活动,我差点就忘了我是在青年如织的大城市生活。

为此我甚至感觉:

工作日的办公室外,这个世界其实是属于老人的。

老人老在60往上,年轻也就年轻到35。

加上年轻人都要拼命工作,老年人基本退休。

如果要用感受生活和创造生活的时间和精力来盘点谁才是生活的主体。

老年人真的不见得会输。

并且我现在越发认为对社会的发展进行稳固的主体,其实就是靠中老年。

“创造”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关键在于不确定因素,“稳固”需要就是性质明确,状态稳定的分子。

明白自己的能力,明白好坏正误,尽量选择能促进自己和社会的方向,然后坚持。

最后活的还算明白,不损人,不危害社会。

这大概就是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一个个体应该和可以做到的全部。

在中青年耀武扬威没有什么好炫耀,毕竟年富力强。

在很可能被他人支配的老年,还能有尊严的活着,自己做自己的选择,坚持自己的爱好。

是我想达成的老年,嗯。

以上,晚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