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奖励成为勾兑利益笼络人心的筹码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有人去领导那要求奖励了,不同的人,不同情境,要求奖励的级别、种类也还不同,上到市级,下到校级,各种类别的都有。特别是个别老师,可能近期工作还不错,也取得了一点小成绩,比如毕业班带的好,超指标,本学科也考得不错。于是,就到领导那谈条件,要带这个班那个班,要做备课组长啊,只带一个班啊,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这些在职场上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本人对此是不以为然的。但仔细想想,其中也是有深刻原因的。

     个人价值的及时兑现。这种兑现要能看得见摸得着,要快,要立竿见影。就说你能给我多少钱吧?你能给个什么官吧?你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吧?

      这与整个社会的功利分不开。整个社会都比较现实、功利,浮躁。所以,个别老师这样做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学校奖励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就是干得好,如果你上面没人,自己又没有去争取或者说要,就可能没有你的份。奖励某种程度上成了少数领导勾兑利益笼络人心的筹码了,对工作激励的作用反而有限。这样的奖励对整个事业来说,是弊大于利的。个别家属年年获奖,年年是优。有的几乎从不到基础年级,只在过渡年级和毕业年级。其实就名利而言,又算得了什么呢?只是信任和尊重在无形中逐步消减是令人惋惜的。至于,大家在背后议论也就在所难免了。

      焦裕禄、杨善洲们在天之灵的叹息,你听见了吗?。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大家都学会了这一套,尤其是那些大姐大婶们。他们或怜求,或讨要,或哭闹┅┅这是一种很不好的风气。有点成绩就要奖励,有点贡献就要兑现。要奖励,挑工作,它不仅干扰了工作的全局性安排,(虽说这也是工作情况交流,但我以为算是另类)而且就漫长的人生而言也未必是什么加分项。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完全以大局为重,且百分之百的相信领导。说真话,有时候,有的领导还真的不能完全相信。有时候是他疏忽了,有时候似乎是他故意为之,且还表现出很无奈的样子。

      至少,在本人三十多年的工作中,还从没有这样或那样申请过,要求过。估计以后也不会了。这算不上什么高风亮节,且与不平则鸣的文化传统相背。得失之间,我们到底得到什么?又在失去什么?有的东西失去了,可能就真的找不回来了。

      把奖励作为勾兑利益笼络人心的筹码,是一种权术,是权宜之计。倘若离大道远了,久了,则危矣!

      一碗水端平,很难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