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两毛钱奋斗的「穷小伙」,到动辄百亿人民币的「最佳投资人」,阎焱屡屡在人生节点做出关键选择;
他当过农民、运动员,做过工程师、学者,他无法挽留被潮流裹挟而去的人们,因而成为特立的独行者,也成就了今日的「风投教父」。
在不断变换的人生轨道上,他专业、强势、甚至霸道,但也为此孤独。
而这些,都不足以概括他的风投23年。
没做成「养牛大叔」,是因为我选择了做今天的阎焱
在AIG工作时,投资人顾问委员会的主席亨利·基辛格博士跟我讲了一段话,迄今为止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人类历史的发展就像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当高速公路上没有路口的时候,这个舵手的选择并不重要。但当高速路口出现时,舵手选择的作用就变得非常重要。」
对于人生来说,在关键节点勇敢地做出选择,同样重要。
但人生可选择的机会并不多,有时候,更多是被选择。
1975 年,我18岁。那一年我在安徽安庆潜山县插队。插队这事情,就不是我能选择的。
夏天的时候,我们要把第一茬稻子给割了,再犁地、放水、插第二茬的稻秧,很苦,直到现在我还落下了腰和颈椎的毛病。每天朝五晚九的农忙,一年下来,我赚了两毛七分钱。
那时候,谁也不知道这生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也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所以很多一起插队的同学也就随波逐流,混日子了。
我也打过架,偷过菜,但这种日子却让我惶惶不安,无关身体上的劳累,只是想到有可能要在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待一辈子,那种对未来渺茫的恐惧感就更加强烈。
因此,我内心萌生了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就是我要去读书,我要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那时候我拼命读了很多书。
1977年,高考恢复了,给了我们那代人选择命运的机会。在录取率仅有1%的情况下,我幸运的考上了大学,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毕业之后的两年,我做了国家最先进的战斗机歼八Ⅱ改的主管工程师,在当时,工程师没有任何决定权,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不懂业务的人都可以给你发号施令。这种现状困扰着我,也让我特别想为这个社会做点贡献。
所以1984年,我选择了继续报考研究生。当时目标很明确,想学文科,想去北大。后来得知了「社会学」,说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管理社会的,而且当年北大就招四个人,我心想这四个人出来肯定是当总理,再不济也是个副总理,就冲这点,我报了这门学科。
当时很多人都说我胡扯,说我一个学飞机设计的去考什么社会学。但当时我就告诉自己,如果现在我不去做想做的事儿,等我两鬓染霜的时候,一定会后悔。就如同我选择考大学一样,我们都需要在人生的关键点勇敢地做出选择,不然可能现在的我,还在农村做一个养牛大叔。
人在时代的洪流里,个人命运就像洪水中的一叶扁舟,很多时候只能随波逐流,但是也会有一些关键的分岔路口供人选择,稍纵即逝,选择不同,结果就天差地别。
我不是说我现在做的有多成功,也不是说你们每个人都要和我一样,我只说一定要去尝试,即便尝试也不一定会成功,但至少不会后悔。
风投是「皮包公司」,创业就是自己干
在做过农民、排球运动员、飞机设计工程师后,1994年,我正式踏入投资圈,至今已23年。
回想起我最开始在中国做风险投资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什么叫风险投资,而我们又特别符合皮包公司的说法,因为我们到哪儿都背一个包、一个电脑,老告诉人家我们有钱、能做投资,但是人家见你房子也没有、地也没有,所以大家都叫我们「皮包公司」。
20年以后,却没想到风险投资成为了茶余饭后的谈资,在大街上几乎撞到一个人都是搞投资的。基本上借钱给靠谱朋友就叫天使投资,借钱给不靠谱的朋友就叫风险投资。
不仅是投资,这些年创业也成了风尚、成了运动,人们都在等风、跟风,忽悠融资成了眼下创业的新常态。速食文化的氛围使得创业者都想要寻求快速成功,却忘记了创业真正需要的是坚持和奋斗。
回到原点,我们说什么是创业?创业其实就是自己干。如果从更严谨一点定义来说,就是指创业者发现机遇并把机遇变成商业价值的过程。
现在创业的人很多,但什么是创业成功呢?我从一个机构投资者角度来讲,是投出了一个持续增长并且盈利的商业机构,就是这家商业机构通常是可以上市或者被收购兼并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创业成功概率非常低,不到1%,全世界如此,中国也是如此。很简单,因为企业成功是需要在一段时间内,不断做出正确决策;而企业失败,多数只需要集中在一个决策上。
成功者的四大特质
做风险投资多年,在与大量创业者接触的过程中,我通过实践和观察,总结了一些成功者的特质:
第一个要素就是Vision,需要眼光。就是要在大量俗人没看到机会的时候抓住机遇,看到未来的方向,才有可能把机遇变成商业价值。
2001年的时候,我在阿里做董事,那时候马云就对所有人说,他要想让世界没有难做的生意,尽管那时他并发不出工资。但当他在浙江的小市场看到要做一桩国际上的大生意有多难时,他便看到了机会,希望能够借助互联网平台,做到让全世界没有难做的生意。
第二,就是组织能力。
创业需要一群人,而不是一个人去干,因此需要很强的组织能力。在过去投资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这些成功的企业家,绝大部分都在学校里面做过学生干部,为什么是这样?
因为大学时你是没有钱的,所以你需要用你的说服力、组织能力、人格魅力去把所有的同学们攒在一块儿,跟你一块儿做你想做的事情。
第三就是要创造价值。
创业未必是创新,创新也未必创造商业价值。那我们如何才能创造价值?
在中国,大概可以看到两方面:第一,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第二,以更低的成本和价格给用户提供同样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过去30多年,坦率讲,中国真正具有原创性技术的东西非常之少,即便是今天依然如此,我们更多的是去模仿别人,无非有些人做得好一些,有些人做得差一些。
从我们基金的角度来讲,我看到很多年轻人在创业,但其实有科技的创新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是商业模式创新,说句好听的是创新,说句难听的是复制。
从投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事件不重要,只有少数事件会影响整个群体的进程和价值。从十七八年以前开始,我发现一个普遍现象:每一期会有一个项目特别好,它基本上决定这一期整个的基金价值。创业现象也是类似,即便有一百个人创业,但可能其中一个公司的价值就占了一百个人中价值的80%-90%。
第四,创业过程中,更多的是要学会和孤独相处。
从本质上来说,创业是一个非常自我的过程,它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现在很多人虽然肉身去创业了,但意识上还没想明白这件事。
比如说,我曾收到一个女创业者的抱怨。她说,「阎总,我老给你打电话,你老不接,我每天这么晚十二点钟睡觉,你一点都不同情。」我说我一点都不同情,两个原因:第一,我也是这样,我做了几十年投资了还是这样,但我从来没有抱怨过任何人;第二,当你选择创业,你要想明白你不是朝九晚五的工作,你的创业过程中就包括了早起晚睡,自然也包括了很多的不眠之夜。作为成年人,当你做出成熟的决定之后,你不能抱怨任何人,如果这种事情你不能够承受,就不要去碰,就这么简单。
所以,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就要不要抱怨,没人有义务去同情你。
创业最希望的就是打造一家了不起的企业,而做企业,就要有「企业家精神」和「创业者精神」,这是经济学家熊比特提出的。他说首创精神、强烈的成功欲、冒险精神、以苦为乐、精明理智、事业心,都是创业者的必备品质。
然而,时下很多创业者的创业动机都是源自于对财富和名声的渴望,但多数「成功创业者」追求的是理想和超越。创业也不是盲目行为,很多创业者都喜欢「抱在一起」,我记得原来一个公司喜欢像军队一样喊口号,没多久就破产了。
如果你不能给市场带来新东西,只是僵化做事僵化喊口号,只是为了赚钱,是做不起来的。
所以说,学会和孤独相处很重要。因为很多时候,作为一个CEO,你是没办法跟别人分担这种孤独的,最主要的决策一定是要你亲自拿下。创造和创新能力需要独立思考,而独立思考的前提是思想的自由。
在今天的中国,能够做到独立思考非常不容易。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超越思想的创业者,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和思想的自由,缺乏独立思考的运动式创业一定是对社会资源最大的浪费。
【转载须知】
1、本文为投资人说(ID:touzirenshuo)编辑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依法享有汇编权及注释权;
2、如需转载请留言后台或联系微信:wuyaoguaiguai,取得授权后方可转载。禁止二次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