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罗子君离开上海,去深圳,对平儿的一段话:“小孩子,总是在想着做加法,要把自己拥有的所有全部都带走;大人们,却在做着减法,减掉束缚,减掉牵绊。”
文/怪黍蜀
一事无成,半生潦倒
或许是,多数对现有生活存在不满,却苦于没有勇气去改变的人最直接“讽刺”。
白光(罗子君的妹夫)
对待一切,三分钟热度,时常憎恶自己的不争气,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下去的一类人。
“懒”、“得过且过”、“不愿付出,只愿收获”、“羡慕别人,却不上进“.......
两个人在一起,进步快的那个人总会甩掉那个原地踏步的人,因为人的本能都是希望能够更多的探求生活的外延和内涵,
以上这句话更适合用在“老金”这一类人身上。
这类人都有一种生来或多或少的惰性,一种让他们不愿离开现有舒适,心中患得患失,顾虑太多,变得胆小的惰性,
却不曾发现,前半生时间就此懒惰中溜走。
罗子群说:
人活一辈子,没有下一次的,过日子不能凑合、将就的呀
它不像出去吃个饭,这次这家饭店不好吃,就凑合吃了,下回换一家,道理都懂的呀。
但是所有人,都是在将就
就这样将就着,过了一辈子。
有时,我们怕的并非是改变,或许,害怕的更多是失去,怕失去现有的舒适环境,怕失去现有的拥有,亦或者,更怕改变背后的未知。
罗子君从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主妇,变身职场女精英,离不开陈俊生的“成全”,贺涵、唐晶的帮助。
从最初的依赖,到最后独立自我,从精神的“一无所有”到物质的“一无所有”,是逆袭,更是“涅潭重生”。
贵人相助固然好,强大的心理建设也只有自己给予自己。
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人都有像唐晶这样的闺蜜,更没有贺涵这样的朋友充当“保护伞”
路要一步步走,苦要一口口吃,抽筋剥皮才能脱胎换骨,除此之外没有捷径。
每个人骨子里都是有着“优秀基因”,需要一个契机才能被激发。
贺涵:
若要生活愉快非得把自己踩成一块地毯不可,否则总要有人替天行道,挫你的锐气,与其待别人动手,不如自己先打嘴巴,总之将本身诽谤得一文不值,别人的气也就平了,也不妒忌了。
得失,有得有失
无论什么人,在环境困难的时候,都会想到死,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不应长久持续,死是浪漫的,故此有点吸引力,然而我是一个很踏实的人,我只想如何改良环境。
害怕失去,细细数来,我们能失去又能有什么呢?因为拥有的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嘛,那还在怕什么?还在固守什么呢?
“白光”遍地开花,“老金”却在守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贺涵、唐晶才是目标,即使失败,也可做回“老卓”。
通常说一个人,太作,理解为贬义,我却想说:“人生没有规定一种固定活法,作一作又有何不可?”
人生本来就是孤单来,孤单去,明白了之后,你就不会想着把自己的一切完全交给另一个人,哪怕她/他是你最爱的人。
一个人终究可以信赖的,不过是他自己,能够为他扬眉吐气的,也是他自己。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归宿。
一生碌碌无为也好,一生忙忙碌碌也罢,只不过是做了一种选择;选择本身不难,难的做出选择。
《我的前半生》:不愿舍弃的舒适,正在腐蚀掉你的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