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30日下午就健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长效机制进行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一条重要经验。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在提高认识、增强党性、规范权力运行、从严监督执纪、履行管党治党责任等方面进一步落实到位。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姓公不姓私,一丝一毫都不能乱花滥用。因此,党员干部要把好权力“方向盘”,筑牢思想防线,强化自我约束,带头过好“紧日子”,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用“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历史上,因奢靡之风导致政权衰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创“开元盛世”后,逐渐沉迷于声色犬马,生活奢靡无度。上行下效,整个统治阶层都陷入了奢侈享乐的泥沼,官员们竞相攀比,贪污腐败盛行。最终,“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盛世急转直下,陷入了长达八年的战乱之中,百姓生灵涂炭,国家元气大伤。清朝乾隆后期,官场奢靡之风愈演愈烈。官员们为了讨好上级,大肆铺张浪费,修建豪华府邸、举办奢华宴会。和珅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贪污受贿所得的财富令人瞠目结舌。这种奢靡之风严重侵蚀了国家的财政根基,导致官场腐败丛生,社会矛盾激化,清朝也由此走向衰落。这些历史教训深刻地警示着我们,奢靡享乐犹如腐蚀剂,会逐渐侵蚀一个政权的根基,使其失去民心,最终走向覆灭。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过“紧日子”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责任担当。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到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从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每一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只有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才能汇聚更多的资源,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过“紧日子”,就要坚决遏制“政绩冲动症”,杜绝“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有的地方为了追求短期的政绩,不顾实际情况,盲目上马一些大项目、大工程,结果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认识到过“紧日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做起,从精简会议文件、规范公务接待做起,从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做起,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同时,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对铺张浪费、奢侈享乐等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党员干部带头过“紧日子”,不仅是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也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让我们以“紧日子”为常态,以“好日子”为追求,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