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榜发布的《2017年中国微信500强年报》,公众号整体平均阅读数下降了24%。接下来针对性的思考一下公众号改版;公众号的改版仍有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次突破这么久之后没有回滚,可能数据上是略低的,但长远来看,是一个优秀的变革。
你对公众号的这个改版,用户侧是满意,从自己的或者身边的人的角度发现有什么问题?
微信平台出发点是变革,迟早的事
- 信息流的方式,微信官方出发立场是为了尽可能增加长尾或其他订阅号的曝光总量,提升平均订阅号阅读量;毕竟最直观的看就是之前的点3步才能到文章缩减为2步,之前的纯账号做主题纯列表排列样式改版成图文形式,增强点击欲。
- 会考虑自己的商业诉求,以及实现更大的野心。它期望能链接一切,做全平台的流量分发。
所以本身,猜测一下微信公众号的改版意图,提升订阅号打开率、提升内容阅读时长等。
现状:
而此次更新以图文形式呈现的订阅号内容就是为了吸引用户点击
当然也是在为更多优质内容提供平台的打开机会。
而在之前的新版也将公众号本身的落地页改为信息聚合,弱化了菜单页。
大致的思路应该是功能型的东西由小程序来实现,而公众号本身只产生资讯内容。微信坐拥最大体量的用户,缺的并不是用户的认可,而是自己对于竞争压力的预判和用户使用习惯的引导。
作为用户我想吐槽的问题
- 刷的意愿会变弱。(但是这块的第二屏下滑率跟改版前也没可比性)因为在一屏内只能看到2个公众号的文章了;短期内可能整体的公众号阅读量会下降,因为下滑的阻力变大了,可能会被不好的首屏内容打击之后不下滑了;(我内心真实的感受是,刚改版非常的不适应,经常翻2-3屏就没有耐心继续了;而且一个手机屏我点进去可能是被头部的内容没有吸引力,也不会特别费劲的再划很多屏了。
- 短期内习惯更改成本大。大量用户反馈常看、或之前置顶的公众号找不到了——不过也有解法,微信有一个隐蔽的入口点击可找回之前的公众号,(看到改版前的公众号我瞬间又觉得很有安全感了,通过滑3屏就能看到33个公众号有种一一宠幸的感觉咯,不过这块也称不上痛点)。
- 把每日必刷必看的公众号迁移到了微信读书,那边也有更新的提醒,基本我都划分干货必看的就跑去了微信读书,但休闲娱乐性的仍留在信息流;据我所知,身边也有不少同事这样做。
- 短期之内存量公众号总关注量肯定是少的,为什么呢?因为给了用户更容易触发取关的条件,
- 短期之内看起来都是不太好的声音,尤其是自媒体号主说的,这种版面设计下,排在第一屏的根据时间更新顺序的话, 可能会导致晚上核心时间段(4个早高峰、中午休息、下班高峰、晚上休息)消息大量堆积,可能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大家都挤在一起发,用户更命不中喜欢的内容
- 星标之前可以置顶的,这块现在没有了,只有一个显示在公众号名称旁的展示,没有实际用处了(但是有一点,之前很多订阅号主在文章或者推送提醒粉丝要收藏,结果没想到现在的小星星不是收藏的意思了,感觉这块得与时俱进才行啊)
- 反倒是常读的订阅号起到了置顶的功能,挺好用的点赞;(虽然我觉得微信的产品经理本意可能没想过这个功能这么刚需,出来了点击率极强)
- 搜文章麻烦,好多公众号自己出的搜索教程 ,也是具有一定的学习门槛的(不过这个之前也一样,跟这次改版无关)
5.菜单栏的曝光被降低,但同时搜一搜场景下的曝光起来了。 - 总体大胆的猜测,长远开展这一次改版是微信公众平台察觉到用户的疲软和订阅号,平均打开率和阅读数会上升,所以其实是说用心做的会更好,平台重新洗牌,打造更强的信息流认知。
对于运营者的启发就是:选择好的内容,创作好的内容尤为重要
题外话
- 改版之后发现其实appso的推送变成了文本插外链形式,而且还在文章底部说,要收藏,否则会错过,但是我觉得加多一个星星也不会好到哪去。。求生欲是非常强的了。(近期发现他们的推送方式有开始走文本了,还在最后有一个合集的入口,就是一个入口再带一个入口, 引流)
- 阅读文章体验和消息无法同时进行,当我听到通知声音,采取浮窗去回复再点开浮窗开始读可能会,回复完之后找不到刚才这篇推送的一堆
- 在公众号里面求拉票,哈哈居然拉的是微博的票
- 我常年有一个很痛的点,但是我知道微信公众平台不会怎么管的,毕竟这块跟淘宝是死对头, 腾讯系又没有做起来自传播的电商闭环体验,所以我关注的博主发的长按打开淘宝,我都用的很痛。。(其实体量还是挺大的,特别是年轻女性购买力很强,这块导流去淘宝微信啥也得不到)
- 当时2011年的微博和QQ的战争就是因为微博的头部账号主大热,营销泛滥, 大量打扰到用户了;其实现在的微信就有相当多的标题党内容、所以做了17年的辟谣团队,想要防范抖音,确保自己的关系链不被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