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何有于我哉!
这一曲击壤歌相传是尧帝一位耄耋老人所作,生活安逸自在,不禁击壤而歌。许多人艳羡这首诗里的生活,并不是真的想要一把农锄、一只井桶下田劳作。也不是想要随着太阳起居作息,这首诗里真正让人为之倾心的,是不为任何事物所牵绊束缚的自由。
虽说社会发展需要有约束力的组织,可人心还是不可避免的向往一种惬意,天地悠悠云淡风轻,任何人都无法用任何理由来干涉我的轨迹,也没有许多本与我无关的人来评论指点我的生活。所有能锁住我的,只是我对真心牵动的事物的欣赏。这才是这么多人感叹艳羡的缘由。
尧帝之时的清明圣智被流传千古,成为统治阶级最高理想的典范,这其中最为难得的,便是既保平民免于战乱流离,忍饥挨冻的苦楚,又懂得睿智无为,最大程度的不去扰民。这种微妙的平衡在如今越发复杂的世道里渐行渐远,可选择的已知条件越多,那个平衡公式越是难求,这种天高皇帝远的淡然就不复存在了。
但还好有这样一个老人,把千年前那一瞬间的渺远定格在这23个字上。也许那日正逢夏日小雨,闲来送饭给田间劳作的儿孙,又爱上树荫下一小块尚未染湿的土地,伴着刚回巢的鸟儿啾啾声,饮下皮囊里甘甜的井水。就这样,随手摘下的枝条轻轻打着地面,毫不刻意的缓缓唱出……
这一曲《击壤歌》,闲时念个一两遍,发觉这世上有许多心境,我还来不及感受,就永远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