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上线已有一周多,而反响似乎并不如预期那样热烈。尽管各企业都已推出了各自的“小程序”,但利用率仍不高。
究其原因,有三:
1.“小程序”的入口太深。
若非线下扫码,用户就必须打开微信—>发现—>小程序—>某某小程序中去点击。你也许会说这个入口与朋友圈的入口深度相同,不造成影响。但一款应用的意义与朋友圈照片的意义完全不同——刷朋友圈是空闲碎片时间的无目的指向行为,而应用的意义在于快速解决需求。入口过深需操作多次,必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虽然安卓系统用户可以将小程序放置在桌面,但由于微信中提供小程序列表可直接执行应用,“放置桌面”这个操作的执行率必不高。“放置桌面”操作的本质类似于windows系统在桌面添加快捷方式——想想你的PC,除了安装软件时在桌面的自动添加外,你为自己盘符下的文件建立过几个快捷方式?人是有惰性的,虽然入口较深,但只要能满足一时需求,“快捷方式”往往就被省略了。另外,快捷方式也是用户在清理桌面时最先删除的那类图标。
2. “小程序”无法向用户推送信息
开发者最担心的的,无非是自己的作品被卸载,被冷落。推送消息和红点提醒即是常用的解决办法 。微信公众号在更新消息时尚且还会有提醒,小程序却一无所有。微信开发团队在这一点上,考虑小程序开发者的感受了吗?
不过,这个问题仍是较易解决的。只是交互设计问题。
3. “小程序”没有个人开发者
目前小程序的开发权限仅开放给企业机构及组织。而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少不了群众的推动。 正如当年无数app开发者的努力使得适配各种机型各种需求的产品涌现,大家才养成了下载app的习惯;没有海量开发者涌入进行开发和推广,大家不会清晰意识到入口那么深的“小程序”有足够的价值。
仅开放给企业机构,试图自上而下奠定小程序的地位是错误的。若想令用户常常光顾,必须先满足乃至超出用户期望。企业做决策是要考虑成本的,在已有app和微信账号的前提下,对于小程序必然抱持观望尝试态度。那么,“小程序”这个平台上的应用必然达不到精品程度,也不可能满足各类用户的期望。
只有个人开发者才有可能投入全部精力研究新事物。在当下社会的各种压力下,渴望发迹而仍泯于人群的程序员与PM不计其数,他们不愿放过任何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也必将在小程序上投入赌注。
有较大数量作为基础,自然有比例产生优质作品。当为数众多的优质作品在小程序中产生后,用户的使用习惯形成,“入口深”的困境也不会再是问题。
换句话说,若不引入个人开发者,小程序前途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