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的阻力,是畏于面对真实。
当我年幼,每逢家人偶遇故人,吃完饭看到在结账一事上你推我搡,你来我往,颇有趣味。严重的争夺面红耳赤,最后大打出手的也有。我心想:这么爱请人吃饭,真是奇怪!
后来,知道了这是礼节,而且必不可少。
实事,客观情况;是,规律性;求,探索。
什么算是畏于真实?若是感受到不舒服,追溯其源,则必定弄虚作假了。但是,有时起因是自我保护机制与行为相抵触,产生别扭不快,所以分辨尤为重要。
真情流露的文章易打动人心,也易于传播,真实的自己招致更多的人喜欢。不娇柔做作,不故意夸大,不躲躲藏藏,正是人们所推崇,所喜爱的品性。
当初高一,曾有一位朋友,尚未熟络的朋友,在一次交流大会上,讲着讲着声音变得委屈气愤,泪水滴滴答答击打着水花。而我们在台下不知不觉也被感染,很同情他的遭遇,也对此人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敢于流露自己真正感情的人,光明磊落,是君子也。
之后,了解真实的他,奋进,勇敢,斗志昂扬。
梵高曾写过一篇文章《我不是一个怪人》,他解释了穿着打扮破烂不堪的缘由,认真的叙说清楚来龙去脉,然后谈及自己的事业,以极度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自信展示了他心中的抱负。面对真实的自己,梵高无所畏惧,敢于剖析,正视自己,因为内心坦荡,浩然之气吧!
毕加索对绘画一直保持一种真实的态度,他强调去发现,而不是去寻找,去探索。叔本华说过“最有价值的是人们的思考”,想法促成思考,而有想法的前提是认知,认识世界包括自己。思考一定是从自身出发,立意高远是以后的事,分析自己的情绪和观感,分门别类。
在欲望面前,人最容易体现真实。比如闻着香气满溢的口味虾,对着半生不熟的人,刚刚出于礼貌婉拒了,现在胃里一片翻腾,可是进退两难。结果,有的人真的做到了,忍住没吃,有的人开个玩笑,感叹绝味!这只是小小的考验。
假设,现在有一位青春美少女或帅少男昏倒在你面前,手边散落一地的奢侈品,周围死一般寂静,四下无人。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呢?一定是据为己有吧!以牟取利益为最高原则,这个利益不局限于可见的,还包括不可见的,所以,不用寻找藏匿的洞穴。
久在樊笼里,渐渐变得畏手畏脚,真实的自己早已埋没,束缚绑住了肢体,也绑住了心灵。有时候随手去做一件事,那种放大的欢乐无穷无尽。看过明朝那些事的人必定对一个人难以忘却,此人上书力劾严嵩,谏《五奸十大罪》,自然被诬陷下狱,在潮湿阴冷的牢狱中,因庭杖的创伤腐烂,摔碎了碗,以瓷片剜去腐肉,挑灯的狱卒颤抖不停,而他却意气自如。最后赴死之际,吟道: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知死而进,不畏强权,是大勇气!
而大多数人,都不敢以真实相诉。《国王的新衣》正是如此。
这个世界需要自由!康德的勇于求真!法国大革命开始了。哥白尼坚持日心说,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还有伽利略,他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发现了天体运动规律,却在教廷的淫威下屈服了,致使科学在二十年间停滞不前。在之后的潜心研究,又促进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那么,屈服与不屈服是一个问题。
实事求是真的太难做到了!不过早有答案――知行合一,算是心法。
多数人心中都是有一个标杆的,原则问题不可打破。可是,在大问题之下所有的原则都略显单薄,张居正在紫禁城宏大的城墙前,蝼蚁一般。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知行合一的践行者,王阳明。明正德年间,有个宁王造反,正德皇帝闻后大喜,正要挥师南下,给无聊的生活添加一丝乐趣。王阳明心系苍生,仅四十三天,平定战乱。又不能违逆圣意,于是南京献俘,解开枷锁,鸣金收兵,正德皇帝亲自抓住。王阳明心中的标准就是无愧于心。
又有一则美谈,“欲觅人间种,恐惊天上神。”
敢于表达真实,以知行合一相辅,践行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