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情侣约会的“套餐”就是吃饭看电影。吃完炸酱面就去看电影,我和笔芯也是俗的可以了。电影是笔芯选的,他说口碑不错,但是看到邓超,我其实期待值并不高,虽然我不讨厌邓超,但是我看过《分手大师》看过《恶棍天使》,所以,嗯呃……。不过看完倒是蛮惊喜的,身为老师,影片中有很多地方都让我和笔芯有很深的共鸣。
电影探讨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影响,也探讨了我们当今的教育模式和许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
先来谈一谈马皓文这个爸爸。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很好很好的爸爸,他的很多言语和做法都值得家长学习。马飞的妈妈就像我们身边很多的家长,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好,这份爱沉重而不容拒绝,虽然爱的本质不容置疑,但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所以双方都受伤痛苦。马皓文不同,他的爱也沉重,他会在深夜因为愁钱而攥紧存折,会为马飞心心念念的电脑而卖血,他会为了保护马飞,挡在在四五个比他年轻比他体壮的痞子青年面前。但是他会把这份沉重藏起来,给孩子看到他面对生活的勇气,知识的力量,对美的理解和珍惜。马皓文的人生并不幸运,在最辉煌的时候进了监狱,出狱后面对的多是人情的淡薄势力,别说翻案生活都困难,但是他带给马飞的都是正能量。遇到困难一直想一直想总会有办法的、永远都不认输……这是父亲才能带儿子的力量。虽然笔芯看的时候总是感叹:一个好爸爸有多么重要!但是在丧偶式婚姻不少见的今天,真的能做到的人太少了!
说到马皓文的教育理念,网上有人吐槽“电影很显然是在批判应试教育制度,可是探讨得根本不深入,力度太小了,太浅薄,太浮于表面,讲的全是大家早就知道的道理,什么素质教育啊,什么不要放弃差生啊,什么不要用分数衡量一个学生啊,什么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啊,等等等等。说的全是陈词滥调,真正的重点却一个没说到。”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我特别喜欢他在上学路上带马飞感受草地,马皓文说:"你看看这片草地,是不是远看一片绿,近看却绿得不那么浓了?"马飞说:"是呀!"马皓文说:"这就是'景色遥看近却无'呀!"马飞恍然大悟:"原来这句诗就是这个意思呀!"我相信那一瞬间,马飞一定感受到了文字和生活和美的契合!这也是我一直认为的语文的本质。激起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他的人生就会有光。教育不就是为了把知识带进孩子们的生命里,通过学习的过程打开身体的“感受器”,让他们拥有主宰自己人生客观而积极地看待世界的能力吗?所以我非常认同马皓文说的:清华北大不是目的,只是过程。但是我们常常把过程当作目的,考到了高分立即陷入迷失和放纵。马皓文的教育成功之处不在于他创造或者挑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他只是用了适合马飞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说起来容易但是面对无数个背景不同的孩子做起来其实很难。我觉得应该不会有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教育模式,所有的探索都是有价值的。应试教育高压教育唯分数论模式的维护者阎主任其实也并不让人讨厌,他的养子从天才沦为疯子,并不全是教育模式的锅。马飞那篇作文最后拿到的22.5分不就是希望吗?作为一个小学老师,面对白纸一样的学生,其实很惶恐,生怕误人子弟。看完电影我跟笔芯说我想起了陈寅恪先生提出的为人治学当有的精神: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我没有那么明显地看出电影对当今中国的教育模式有多么深刻的探讨,但是我感觉到了对新一代独立思考自由人格的呼吁!
看电影前笔芯说看完要写读后感,谁没有写谁出电影票钱。我听了想:有毒吧!什么男票!
但是我好像中毒了!现在觉得这个提议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