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穴名:
辄,车之两输,即车耳,可以凭倚,故引申为有倚恃而安为之义。《晋书·刘弘传》:“甘受专辄之罪。”筋,筋肉。指穴在肋间状如两输之筋肉处
释义] 本穴主治四肢不收,喘息不卧,针后可使疾病若失亦可使筋有所依附;又辄与辙通,以其穴在助间若辙迹之故,故名之。此穴在胸胁部,当第 4 肋间之渊腋前 1寸处。是处如车之两耳,穴依其筋肉处,故名辄筋
《庄子》中载有“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也。”因该穴主治四肢不收,喘息不卧,针后可使疾病若失,使人忘吾有四肢形体,亦可使筋脉有所依附,因名辄筋。《针灸大成》谓本穴为胆之募,故又名胆募。
二、白话:辄原指车两旁靠板,筋即筋肉,此穴当胸胁筋骨之间,故名辄筋。
辄,指车前,其形弯曲,与肋骨相似;筋,指筋肉也,本穴在第四肋间筋肉中,故名。
三、定位:第4肋间隙中,在腋中线前1寸。
四、功能:降逆平喘、理气止痛
五、主治:胸中暴满不得卧,气喘:
六、操作:平刺0.3-0.5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