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教材从编写到出版要经历无数次改动,出版后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经过实践发现的问题,还要进行许多次修订。过去的我不会去质疑教材的内容,因此授课时出现了问题,我也只会想是不是我不会讲,我讲的不好;我也不会去质疑市里区里教育局所出的试卷,当学生不适应考题时我只会想是不是我没带孩子们练到、想到。以前梅梅老师经常对我说,不要迷信权威,要大胆质疑,那时候我想,我这点水平,是真的不敢质疑啊,而且就我这零经验,有问题也很难发现。然而随着我的教学经验不断增加,事实证明,我确实发现了一些以前注意不到的问题。本学期初,向红主任给我们发了区里各学校分单元设计的单元测试卷,我本想这是区里各位老师智慧的结晶,可以直接拿来用,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很多题型很老,而且考察也没有针对性。这时候我意识到,迷信权威未必是一件好事,我还要从实际学情出发进行独立设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从此之后,我开始跟梅梅老师学习研究教材。青岛版教材经过了多位专家的编写,然而,其中仍有一些部分不适用于学生。我经过备课发现,课本中有一些在实际授课中需要老师修改的地方,大致整理如下:
1.有序地数图形
在有序地数图形这一课中,教材设计的是让学生从数这个组合图形中有几个长方形开始的:
原本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以最左侧①号长方形为基准作为起始,它自己是一个长方形,它与②号长方形组合也是一个长方形,它与②号、③号组合在一起也是一个长方形,一共3个。然后再以②号长方形作为起始,它自己是一个长方形,它与③号长方形组合也是一个长方形,这样就是2个。重点是,这里②号不能再反过去与①号组合,它们与其他图形组合的顺序必须一致,要么全部往左,要么全部往右。最后,以③号长方形为起始,只能找到它自己这一个长方形。那么,列式就是3+2+1=6。
我在备课时请教了梅梅老师这课应该怎么讲,梅梅老师看了之后,发现了问题:学生认识图形是按照点→线→面的顺序逐一了解的,这一课一上来就用面来做例题,不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效果会不好;其次,学生刚刚学过角的初步认识,用角来做例题会更好,也方便学生理解。因此,经过讨论后,梅梅老师建议新授时不按教材来,而是通过设计数角和数线段的题目来入手。
2.课后题中与“倍”有关的练习
在学习了倍的概念和意义后,课本49页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个题目:
这个题是想让学生通过讲数学故事的方法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比如8×4,如果按图中左边所说的,那表达的意义就是4个8,如果按图中右边所说的,那表达的意义就是8个4。但是梅梅老师发现,8×4还能用“谁是谁的几倍”这样的方式来讲数学故事,而且各种数学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更难讲、更具挑战性。因此,这个题最好在举例的时候多加一个关于“谁是谁的几倍”这样的例子,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从模仿开始,慢慢掌握讲数学故事的技巧。
3.单元《认识方向》在教材中的次序安排
《认识方向》的主要内容为认识生活中的东西南北、认识地图中的东西南北。在认识生活中的东西南北时,学生是先认识东,即太阳早上升起的方向就是东。但是,本单元为本学期的第6单元,按照正常讲课速度大概在12月前后进行新授课。由于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12月的时候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因此,本地此时的太阳并不是标准的东升西落,早上的时候太阳是位于东南方的,当我带着孩子们一起来到操场,想要学习“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的知识点时,太阳方位的不准确就会造成孩子们对方向的混淆。
考虑到学年内两学期的时间设置,我认为,本单元应该放在上学期的刚开始,即九月份左右,此时还是夏季,太阳直射点相对往北一些;或者是下学期的结尾,即六月底左右,夏至为6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最接近东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