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刻意练习在工作中也是适用的。
在我们上学的时候,每堂课程45分钟所掌握的信息都是刻意练习的结果,每堂课的知识点都是固定的,是仅有的几个,后期通过不断的重复练习,重复的习题练习来掌握,那么在毕业离开学校后如何保持自己的学习?刻意练习。自己为自己编织课程,或者是从网络中、付费课程中学习新的技能。
知识的获取一定是“刻意练习”的结果,你哪些方面有欠缺,就应该组织相应的课程学习,而且你的课程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点:
1.课程中有明确的点——信息点,是有限的几个,是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点;
2.课程是有时间限制的,也就是有整块的独立出来的时间,时间是有规划的,比如说15分钟或者45分钟;
3.课程是连续性的,时间差距要把握好,不能说每个月只有一堂课程,那样时间间隔太长就失去了意义;
4.课程是有实践检验的,只有把学来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可以说是真正的掌握;
5.课程是有反馈的,这一点类似于第四点,只有有反馈才可以对后面的课程进行调整,对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有修正,一切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要尊重变化,顺应变化,对变化有一定的预见性和掌控能力在里面。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课程有850名学生听课,分别在三个地方上课。他们的教学方法相当标准:首先,在一间大型的教学厅内,每周上三次课,每次播放五十分钟的幻灯片讲座,然后每周布置家庭作业,并且有辅导的环节,在该环节中,学生们将在一位助教的监督之下解答习题。
当我和全职运动员以及他们的教练交谈时,总是不无震惊的了解到,他们从来没有花时间辨别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可以进行改进,然后去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这一点也是应该要引起你重视的地方,你是否可以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你打算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应对,去改正。
你在思考某件事情的时候,不会创建心理表征,只有通过去做某件事情,失败了之后调整方法,接着再去做,如此循环往复,才能创建心理表征。
课堂问题与学习任务的设计,还有一个目的:将学生推出舒适区,但又不是推的太远,以至于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也就是说,对学生来讲,那些问题并不是能够轻松回答,但是不至于什么都不知道,而是要花费时间来进行思考。——这一点看似是平常无奇,可是如何把它真正的应用的改变的实践过程中还需要特别对待,需要就事论事,找到每一次改变的离自己最近的知识点的捕捉和学习。就像是滚雪球一样,雪球只有在变大之后才可以出现呈指数级的增长,可是不管怎么增长,雪球都只能吸附离自己最近的雪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升)同样是这种情况,不要心急,要有自己的计划,有自己的套路和方略。
“一旦学生们懂得了在某个领域中要达到那种足够高的技能水平必须要做些什么,那么他们至少从原则上理解了在其他领域追求卓越也需要做些什么”。
“当我们在提高自己的时候我们才最像人类,和其他动物不同,我们可以有意识的改造自己,以我们选择的方式来提高自己,使我们可以和世界有史以来的动物区分开”
所谓“练习人”就是反映人在一生中能够通过练习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的人生充满各种可能。
END
致力于成为一名有内容输出的记录猿,分享自己的故事更渴望可以和你分享你的生活,喜欢你的喜欢,让我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