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友凌晨到北京与我们汇合,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早晨被某某点评推荐的一家清真老北京早餐店,切换成导航之后,带着俩娃串了六七个胡同,好不容易走到了。此处要感谢变形金刚的安抚。
店铺不大,翻台率很高,地道是地道。旁边一位大爷告诉我,他在这儿住了70年了,这家还有他的专座。立刻让我想到不会是某位贝勒爷的后代吧。🤣🤣
上午逛地质博物馆,行行都有大学问,地质、石头、矿石、宝石,每一种都有那么多细分。有很多名字显然很不同,但我真是使足了劲儿也没看出区别。也有很多我怎么看都是不一样的,却都被归为同一个名称。我姑且算是外行看了个热闹吧。🤦♀️
中午去吃了紫光园,也是京味菜馆,让我对北京的物价有了新的认识。
点的完全吃不上,虽然也是因为我跟我同学都没大有数,但300元3大2小吃到盆满钵满,也确实够划算了。
下午先去了古动物馆,这是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对外科普基地。这里藏有亚洲最大的马门溪龙化石,还有来自非洲的 “活化石”拉蒂迈鱼,以及研究所近百年收藏的各类珍品等。
展馆小而精,是我喜欢的风格,也许是有科学院的血缘在,自己人,咋看咋好。
弟弟很给力的喜欢上一枚鹦鹉螺化石,能与几亿年前的鹦鹉螺跨时空陪伴,老母亲认为这钱花得值。🤣
因为预约了四点天文馆的“UFO与外星人”小剧场,匆匆结束了古动物馆的游览。
天文馆这个20分钟的“大片”看得我睡了好几觉。不能说不够震撼,只能说我太累了。另外,感觉重复的镜头也确实有点多。
看完之后,儿子第一句话就灵魂拷问,怎么没演外星人?是啊,学龄前孩子都能发现,标题党了。
天文馆中,最吸引孩子的竟然是一张巨幅海报,上面列举美国历次关于星际大战的外星人形象。让我不由得又佩服了一下漂亮国的想象和设计制作能力。
晚上去探望了85岁的大姨,前些日子脑血栓抢救恢复的很好,还能下楼溜达还能在家做家务,就是一着急说话还不利落。
大姨一直目不转睛的欣赏着儿子的一举一动,满眼流露出慈祥与喜爱。
儿子也在吃完三块巧克力和四块西瓜之后,从一声不吭、到放声歌唱、到全面爆发,上房揭瓦的皮猴子终现原形,吓得我赶紧起身告辞。
临别前,我拥抱了大姨两次,她忍不住的流泪。我摸着后背的一把骨头,也心疼到哽咽。不知道还能说什么,只能说多保重。
作为家中大姐,早年求学后留在北京,远离父母和弟弟妹妹。领养的孩子从小被宠得很,长大后却不按常理出牌,几次婚姻都奇奇怪怪,总让我感觉有联手啃老的倾向,搞得现在家人都没办法提及此事。
大姨心中的苦估计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得到。现在年龄大了,需要有人照顾了,除了老两口互相互相帮扶,真的是谁也靠不上。
我都不敢想也无从想,再过几年老两口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子。
想起来我妈跟我讲因为年代和家境的原因,大姨是家中最受宠的孩子,从小家中有保姆和贴身保姆,所以大姨除了读书,劳作的事儿都不在行。我就感觉那会儿的日子那么贵气。
以前大姨给我讲过她小时候上的女校、师范和上下学的样子,又感觉那么洋气。
再结合我所了解的生活,简直是对比太显著。
曾经也是被父母捧在手心的大小姐,却也终须面对自己的人生课题。体会一下人这一辈子,转眼就过去了,谁不是苦字打头,能做的只有学着苦中作乐。
回酒店的路上,问儿子,今天从地质到天文,从几亿年前到探索未来技术,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儿子毫不犹豫的回答:是棒棒糖!
好吧,果然今天的安排过度烧脑。
就连我反复确认是因为喜欢才要的鹦鹉螺化石也终究难逃“为了要而要”的厄运——买完就再也没有主动看过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