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毕淑敏曾在17岁入伍,在西藏阿里服役11年,她被誉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名副其实。
这本书一共有八个篇章,每个篇章聊的主题都不尽相同。这本书其实作者的语言朴实、亲近,让你觉得像是她在和你聊天,谈心顺便告诉你她的一些经历,然后让你知道这些人生的道理。
第一篇章:她在部队的经历,她说: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她和其他四名女生初到部队,就被其他人当成男生对待,没有因为性别的原因而有特殊照顾。负重爬雪山、跋山涉水一百二十里路,在海拔五千米以上的高山之巅没有干粮,还要自己烧饭垫肚子。好不容易烧好的饭不小心翻了,只能饿着肚子继续赶路。一路上,她想跳崖自杀不堪忍受这般痛苦。最终没能成功,寻死机会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原来死也并不是那么简单。
在进军医校考试上,她突破自己内心的心理防线帮同桌作弊,过后并没有得到感激也没有成为朋友。或许在她看来,她付出了那么多而他不以为然,淡然的一笑而过。原来,有些人是不可能成为朋友的,尽管你帮了他。
初到医院她的第一个扎针对象是一个上海人,特别麻烦还质疑她不相信她并且要求只要她先扎自己,确定没那么痛才肯放心让她扎针。尽管练习了无数次但是第一次扎自己还是很害怕,平时练习都是扎别人。但为了争一口气,证明自己的实力也证明自己有骨气,她闭着眼给自己扎了针还装作很平静的模样让自己不漏出一点儿破绽。后来,那位挑剔的上海人服气的让她扎了针,还对别人夸她技术好,一点也不疼。(很多时候,因为我们年轻因为我们资历浅就不被相信,想让别人投出赞许的目光,必须学会证明自己的实力。)
第二篇章:在广阔或狭窄的地方发芽生长
她说:“成功好比是一座小山,一个准备走很远的路的旅人,站的高了,才会看到目的地的篙火,他会加快自己的脚步。”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自卑,关于“我不够聪明”的辩护词,聪明只是人的众多才能中的一种,并不能概括所有的智慧。刘备没有诸葛亮聪明,可他是诸葛亮的领导。林黛玉聪明,可她并不幸福。
“关于我外表不好看”,一个人的外貌不能选择,世界上长得十全十美的人非常稀少,很多并不美的人依然能成功快乐。这个美的标准常常改变,饥荒战乱年代就以杨玉环胖为美,而现在以瘦白为美。按照“不美貌就自卑”的逻辑,所有人都要陷入自卑的泥坑,永远不能自拔。
“我不讨人喜欢”,我们的价值不是因为别人喜欢不喜欢而存在的,别人如何看待你是他的自由,你是不是要全盘接受一个不喜欢你的人的看法,并且把它变成自己的行动准则呢?
承认自己自卑,是改变自己的第一步。人的一生是一条河流,而不是一场阵雨。要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靠的是你和这份工作的高度契合,要找到携手变老的伴侣,靠的是彼此价值观的稳定和性格的和谐,要找到同甘共苦的朋友,靠的是诚信和不离不弃的友谊。所以,千变万化,看起来眼花缭乱,但最根本的东西是不会变的,你不必慌。
第三篇:你付出的每一颗糖,都去了该去的地方。
人只有把自己锤炼得更坚强更优秀,命运才会叹息着服从你。真正的上帝之手是没有的,如果一定要寻找,它其实就是你自己。
有一个人很聪明刻苦,他的父亲将一代代流传下来抄录的医书交给他,但没人敢用不知道是不是正确。让他从甲乙两册选一册去校队,他随便选了一册花了一生的心血以身试药,一一核查。但后来出土了一座古墓,里面正好有甲的原书,与他所验证的一模一样,震惊了所有人。但很快,又消失了,因为有了古书,他的一切努力瞬间化为劳而无功的泡沫。而乙书没有被被找到,如果当初他挑选的是乙书,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啊。而他说,他用一生的时间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只要全力以赴地专研某个问题,就有可能最大限度的逼近它的真实。
第四篇: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理想国。
经历了大境界,便不会觉得人生暗淡,反而会觉得这个世界真是美妙绝伦。在世界的进化链上,每个人虽微不足道,却可以而且应该为世界增添一些美丽。
深圳女“牙人”其貌不扬,真正印证了那句话“人不可貌相”,她善于把自己外表劣势转化为自己的优势。她说“特区以貌取人不假,但那是指衣着之貌,而非相貌之貌。一般人看到她这样一个貌丑的女人,竟敢气宇轩昂的走进写字楼,几乎不容置疑的判定我有超人的技艺,对我另眼相看。为我的工作提供了不少便利。”这是一个成功女性的自信和聪明之处。
毕淑敏她曾和一群作家受邀拜访日本,而认识一位秋叶原的中国籍翻译小姐,他们的相处不太和谐却在最后离别的时候,这位小姐让她心头一惊,稍微改变了最初对她的看法。毕淑敏一群人去吃饭,花了近十五分钟讨论吃什么而她却没有翻译给饭店的人员,他们非常不解甚至恼火。后来,才明白日本人其实早已经准备好了饭菜,而询问只不过是礼貌性的而已。在她们吃饭中,秋叶原独自跑去和已经约好的日本官员解释,怕他们在日本人眼里显得没有时间观念。秋叶原在毕淑敏等作家前表现得十分鄙夷中国人的行为,而在日本人面前努力维护中国人的行为。她对中国人心直口快,在日本人面前却毕功毕敬让中国人很容易误会,其实她来为中国人做翻译是免费的,她还得半夜赶功为了生活,她只是不想让中国人在日本人前看笑话。所以,有时候我们常常会误解别人的做法,我们只是通过表面上看其实没有真正了解别人为什么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为别人加了不太好的标签。
第五篇:即使在暗夜跌倒。
新鲜的痛苦固然令人阵痛恐惧,但还不是最糟。我们可以在悲愤之后,化痛苦为激励,最可怕的是痛苦的蔓延和腐烂,那将不可收拾。
在非典时期,有一个女孩在瑟瑟发抖,恐惧的面对这个世界。毕淑敏让她拿出一张纸把自己最害怕的事情写下来,她写了八个。比如,我还没有升到办公室的主管,就停止了前程;我按揭买下的房子还没有付完全款;我新交的男朋友还没有深入发展;我准备送妈妈的羊绒衫还没来得及买……
她仔细看了然后让女孩检视自己的种种害怕,看看有哪些可以化解和减弱,凡事都要具体化。她说,她可以立马去买羊绒衫送给妈妈,置于房款应该是房地产开发商该害怕的事,而置于男朋友这需要细水长流慢慢了解,就算没有非典,也不一定能达到海誓山盟……看,这就是在努力给自己缓解,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
恐惧可以接纳,却不能长时间地沉溺,逃跑更是懦夫退缩的行径。当你有能力直面灾难的时,细细将它们剖析,在灾难中看到鲜花依旧在不远处开放,那就有了不再惧怕、不会逃跑的气概。
第六篇:不要让他人偷走你的梦想。
一个女孩讲了一个笑话,特别很可悲。举办残障人运动会报名来了一个失去双腿的人,说我要参加游泳比赛。登记的人小心问“您在水里会怎么游呢?”他说,我用双手游。
又来了一个失去双臂的人,也要报名游泳。这次,他说用双脚游。
后来,来了一个既没有腿也没有手的人报名游泳。他笑嘻嘻的说,我将用耳朵游。他失去四肢,由于长久的努力他的耳朵硕大而健壮,能十分灵活的扑动向前。下水试游,如同一枚鱼雷速度比常人还快。
到正式比赛那一天,比赛结果出来了,冠军是失去双臂的人,亚军……唯独没有那个失去四肢的人,大家开始找,结果他沉入了水底淹死了,因为根据比赛规则一位姑娘给他带上了游泳帽将耳朵给遮住了。
这个笑话有点深沉,当我们完整的时候,奋斗比较容易。当我们没有手的时候我我们可以用脚奋斗。当我们没有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手奋斗。当我们手和脚都没有的时候我我们可以用耳朵奋斗。但每一次奋斗都存在很大的风险,或许你很努力也不一定能成功,但这不应该是阻止你前进的理由。
第七篇:孤独的漫游,像一朵云。
当你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后,胸中的块垒会松动出些微的空隙。坚持下去,持之以恒,那么也许在某一个清晨醒来的时候,你会冲出压力的重围,轻松地飞翔起来。
第八篇:终有一粒种子为你带来整个春天。
如果你做不到一件事,无论是搞好关系还是寻找爱人,都是因为你还没有真正想做。只要你想,天地万物都会听从一个指令,齐心协力地帮助你、提携你。这指令,出自你的心。
大部分人都想过自杀,在自己不如意不开心甚至抑郁的时候常常会涌现这种让你荒谬的想法。
毕淑敏说,自杀其实就是一种极度的退避和逃跑,因为无处可逃了,最后干脆把生命也彻底抛离。
你要想达到某种目的,只有靠自己的奋斗。想用自己的死启发别人来为你的理想而努力,是偷懒和愚蠢的一厢情愿。不要把自己都无力面对的现实黏附在他人身上,那是彻头彻尾的执迷不悟。
年轻的时候,你除了可以决定自己的方向和选择之外,在就是可以决定心情。你会没有很多东西,但你一定有自己的心情。你不能改变很多东西,但你一定能改变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