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结束双十一战斗的我,心满意足地点开了朋友圈,准备围观朋友们的战况。
没想到首先弹出来的,是零点零分发送的一条关于“脱单”的朋友圈。
因为媒体过度营销,我都忘了双十一原本是单身狗的节日。本想点赞评论祝福一番,待看清是哪位好友时,顿时一愣。
脱单的不是别人,是一位认识十二年的旧友,也是少女时期的初恋—M。
少女情怀总是诗。大多数女孩子在少女时代都会有那么一个很喜欢的男孩子,而M就是目前为止在我人生的一半时间里都留下痕迹的那抹“白月光”。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这场纠缠不清的感情终于由我亲手画上了句号。
得知M有了女朋友之后,一时间心里五味杂陈,瞬间没了剁手后的快乐。
点赞评论朋友圈的都是认识超过十年的朋友,半小时后,一位我与M的共同好友在看到朋友圈后立刻给我发了一句,“没事吧?”
我一看时间,就知道他刚陪女朋友血拼完,能在这种情况还跑来安慰我的,倒不枉好哥们一场。
“能有什么事?”我回。
“很突然,我先前也不知道。”他发了个一个“愤怒+抱抱”的表情。
我诧异居然连他最好的兄弟都不知此事,倒是和他互相安慰一番。
“难过吗?”
这个问题倒是让我不知怎么回答,说实话在看到朋友圈的时候心里确实不舒服,整个人傻乎乎地看着手机一直在发呆。
看着聊天框,我犹豫了一会,最终敲下几个字,“难过,但是我也为他开心。”
不知道哪个字眼刺到好友,他开始跟我数落M的不厚道来。
我看着好友在对话框内一句句地替我打抱不平,心里的难受劲儿倒是缓解不少。不管好友是不是故意安慰我才这么说的,但起码有人替自己打抱不平的感觉挺好。
“真的,我替他高兴。”为了防止好友越骂越激烈,我赶紧回了一句,“刚刚还委屈来着,这会就不委屈了。”
这句话倒是让好友安静下来,我们之间认识也有十几年,他自然懂得这句话后面的意义。
双十一是个好日子,人家有女朋友要陪,没理由在我这儿浪费时间。我开始收尾,准备结束对话。
五分钟后,好友以一句“有事随时讲,哥永远在”结束了聊天。
我不禁莞尔,这倒是营造出一种“被托付”的感觉,不过为了那位招人喜爱的嫂夫人,还是要保持距离为好。
关掉手机,我开始瘫在椅子上神游。所有被尘封在灵魂深处的记忆碎片一股脑地全部涌出,十年里的一幕幕在眼前闪过。
我和M认识了有十二年,可以说前二十年人生的每个关键点都有对方的陪伴。
M小时候是个喜欢扯我辫子的捣蛋鬼,自他转学坐到我后桌的第一天起,我的辫子就没有好日子,几乎每天都要被他扯着玩。
那时班里流行扯女孩子辫子的风潮,别人都是广撒网、多体验。他倒好,自第一天扯我辫子开始,就没扯过别人的。
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是喜欢,只觉得委屈的要命,好几次质问他为什么不去扯别人的头发。他倒是直白,一句“我只喜欢扯你一个人的辫子”让我记了好多年。
中学后我们上了不同的学校,但互联网将对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有些东西好像跟从前一样,又好像不一样。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生日,每个生日的零点,总会有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跨越十公里的距离,准时出现在家门口,只为送上第一句祝福和第一份礼物。
年少不知情滋味,直到后来我才懂得这一切的意义是什么。
只可惜,物是人非事事休。
中考是一切的转折点,那时的我面对不如意的成绩感到一片绝望,我不知如何面对失败,于是我做了一个很白痴很可笑的决定:
我把他给删了。
说来也好笑,青春期的小女孩总会想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现在想想依然不能理解自己当时的举动。
我这一行为无异于亲自终结两人之间的关系,直到后来好友私下透露我才知道,这一行为对M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直到现在我依然无法宽恕自己。
高中因为我们考到不同的学校,两个人几乎是没了联系。直到机缘巧合之下,我又鼓起勇气把人加了回来。
可一切都不一样了,他冷淡的像个陌生人,回消息从来不超过两个字,而且每次都很慢。
好友告诉我他没谈恋爱,问他有没有喜欢的对象,他也答没有。
我知道这是在报复我之前删好友的白痴之举,是我咎由自取。
他将网上所有的痕迹封存,但我依然能顺着蛛丝马迹翻出那些不曾被我珍视的点滴细节。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理解何为喜欢,每到夜不能寐的时候,就将那些小细节拿出来一点点去品,才能从中领会到从前M某些话语和举动下隐藏的情意。
人生就是在不断错过,他喜欢我的时候我还不能完全明白;当他不喜欢我的时候,我却又真正开了窍。
可惜我所有的举动都无能为力,最终仅剩的一点自尊心使我放弃挽回的念头,选择不去打扰,做一个陌路人。
转机从凌晨的那通电话开始。
那是凌晨两点,正在熬夜的我被一通电话吓得在床上跳起来,陌生的电话让我有些犹豫,但还是选择接通,熟悉的嗓音令我心头一跳。
电话那头正是M,他刚跟父母吵完架,一怒之下从家中摔门而出。那是我第一次听见M的哭声——来自17岁少年的委屈与无奈。
我像一个合格的倾听者一样,静静的听他诉说近些年关于他家的所有事。
两个小时后,已经收拾好情绪的M回了家,我却在床上哭的一塌糊涂。
我们两个都清楚这通电话背后的意义——在他最脆弱难过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人,是我。
此后,我们之间的关系不断缓和,繁忙的学业中总会抽出那一点可怜的时间互相聊几句,然后又各自投入自己的学业。
好像有什么一样,又有什么不一样。不过至此之后,每到我生日时,他又会重新在零点送上祝福,从未迟到。
一如当年。
高三,我因学籍问题需要回老家读书,他为了特招不停地在训练。
体育生训练很辛苦,经常会受伤,他每次磕着碰着都要发条微信“报告”一下,然后收获我的一大串安慰。
每到彼此压力大的时候,那个聊天框总会被点开,我们会像当年那样互相倾诉压力,彼此鼓励,一起向美好的远方奔去。 就好像又回到了当年为了目标共同奋斗的日子。
可惜后来上了大学,一切还是未能如我们所愿。
他谈了女朋友,但不是我。
从照片上看,那个女孩子比我漂亮,身材苗条,穿衣打扮都很时髦,我一个女孩子自己看了都很欣赏。
我反复翻看着他发的照片,当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之时,一瞬间,所有的负面情绪都烟消云散了。
这次不是自欺欺人,我是真的为他开心。
好友经常调侃说我们两个越活越像对方,我还屡次否认,现在想想倒也很有道理。一路成长,无论我们是否在对方身边,有些东西却早已刻在灵魂深处。
我人生中的许多大道理都是他教给我的,我的行事作风和他越来越像。在那段摸爬滚打的青春岁月中,是他一手拉着我避开所有的坑洼不平,朝着共同的目标奔去。
我们都深知对方是什么样子,既然他有了女朋友,那想必一定是他非常珍视的人。
可惜我们折磨十余年,却从未真正意义上的确定过关系。
所以我连他的“前女友”都不算。
喜欢一个人并不一定要有结局,当所有感情异化为“执念”后,对双方都是一种折磨。
他已从过去走出,而我还执着于以往。
人总是很奇怪,当你对某段感情付出许多后,总会想着得到同等的回报。殊不知,这世上有一个词叫“一厢情愿”。
不过我也不是没有分毫回报。
在此之前,他会在零点时第一个给我送上祝福。
在某个生日时偷偷碰面的夜晚,他曾轻柔地给了我一个吻。
18岁成年礼时,他会偷偷给我寄一大箱的礼物,还写了一封很长很长的信。
最起码他最脆弱最难过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人是我。
最起码他曾经真的真的真的很喜欢我。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儿,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人应该学会自我救赎,而不是受困于泥瘴。
在此刻,我终于意识到不应该将自己的那份执念强行地塞给对方,而是应当学会放手。
这场彼此相伴十余年的人生旅途已经结束,对我而言,没有哀戚与挽伤,心头只余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耀在森林的草木葱茏。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森林,或泥泞不堪,或荆棘丛生,但只要渡过黑暗,眼前就是万丈光芒。
能遇见你,是我最幸运的事。
我祝福他找到自己心中真正的森林,也默默将过往的一切全部埋葬,准备迎来新生。
“所以,你们一定要幸福快乐鸭!”
公众号 酒月的文 ,专注生活、情感故事收集。想要投稿分享、阅读故事的都可以来找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