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讲述了坚守在上海市区的最后一支中国部队,这是由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团长谢晋元率领的四百将士。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有“八百人”,这“八佰壮士”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以这一弹丸之地抗击疯狂进攻的数万日军,激战四昼夜,毙敌200余人,接到撤退命令后,英勇顽强过桥进入租界的故事。
影片开始是一个老奶奶的陈述,讲她7岁的见闻,一些保护着她的人的事情。其实在这里已将人物中间画出了一条线,北岸与南岸,天堂与地狱的距离就是一条河。开始并不知道这是一场怎样的战役,所以并没有太多感触。看完整部电影回想这个开场内心是悲凉和伤感的,同样是人,同样是中国人,北岸是枪林弹雨的浴血奋战,南岸是歌舞升平的安逸。在中国烧杀抢夺的侵略者对“租界”秋毫不犯,不是对其他国家的尊重,而是对中国的轻视。弱小就要挨打,弱小就要被欺凌。今天的华为之所以被美国种种措施限制发展,正式祖国强大的写照,只有足够强大才能被他国重视,才能被他国放在心上。感谢强大的祖国让人民幸福生活,感谢人民子弟兵让人民免受战火侵扰。
一只缩回脑袋的田鼠,田鼠,就是田鼠。这应该代表的是最广大中国群体,农民。农民的想法很简单:种好庄家,遇事先回窝(躲起来)。但就是这样一个群体朴实的农民,在外敌入侵之时,抛家舍业穿上军装,在枪炮声中,在鲜血染红的土地上,从不敢开枪迅速成长为战士。这要经历怎样的心理转变与考验,大字不识几个,但是依然懂得“我们为中国而生,死不足惜”!这是何等高尚气节,国家的昌盛与强大离不开这样的英雄。
电影里的关键人物有很多,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湖北”,“我的爷爷告诉我,我是朱元璋的13代传人”“我爷爷说过,敌人来犯,如果我们不抵抗,我们之后的人就不会抵抗了”。一个13岁的孩子,放弃过河,选择了抵抗。太年轻的生命,但正是这样年轻生命的逝去才能唤醒更多沉睡的灵魂。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们的国家不缺乏成为“英雄”的个体,缺乏的是成为英雄的思想。感谢这样一部电影让我沉睡的灵魂为之一怔,感谢有更多思考的人为国之进步而为之。